要论 | 打造好“国际红树林中心”这张新的“生态名片”
2022-11-14 07:44
来源: 读特
人工智能朗读:

要论 | 打造好“国际红树林中心”这张新的“生态名片”

收获时节,再传佳音。

北京时间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决议草案。据介绍,中国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将设于深圳,这也是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湿地是生命之源,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深圳地处南海之滨,受气候和水文影响,湿地资源丰富,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型。被誉为“鸟类天堂”“捕碳能手”“海岸卫士”“鱼虾乐园”的红树,正是深圳湿地的重要物种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赢得广泛赞誉。全市现有红树林约213.62公顷。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会选择深圳?这就是清晰答案。深圳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好“国际红树林中心”。

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体现了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中的大国担当。“国际红树林中心”设于深圳,标志着深圳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并将助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

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重任在肩,必将全力以赴。深圳将深刻铭记——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将勠力奋进——11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深圳必将不负重托,依托国际红树林中心搭建的合作平台,促进全球红树林研究、交流、合作能力建设,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合作,才能让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决议草案》提出,鼓励“国际红树林中心”与全球其他红树林机制紧密合作、互相支持。深圳要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国际交流合作,共同谱写红树林保护新篇章。

作为深圳市树,红树代表着一种顽强拼搏、团结向上的精神,体现着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强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借由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有必要进一步挖掘红树林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它之于深圳的人文价值,使其沉淀为城市更鲜明的品格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珍爱湿地,守护好珍贵的红树林,更好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定能让鹏城市民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

(原标题《打造好“国际红树林中心”这张新的“生态名片”》)

[编辑: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