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中国方案深圳力量 社会各界对“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充满信心
2022-11-07 07:57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中国方案深圳力量 社会各界对“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充满信心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指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赋予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新任务、新内涵,也让深圳社会各界人士倍感振奋,对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中国、增进生态惠民全球福祉充满信心和期待。

广泛参与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深圳力量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发起人、荣誉理事长孙莉莉在瑞士日内瓦分会场收看了习近平主席的致辞直播。她在与本报记者连线时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红树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潜力正被更广泛地认知。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对建立国际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协同机制形成了广泛共识。红树林基金会将秉持初心,整合社会力量,全力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生态治理作出更多示范和贡献。”

同在日内瓦参会的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接受了连线采访。他表示,“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对深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深圳国际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它的建设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尤其是全球各国参与。红树林基金会将协助该中心建立广泛参与、公开透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

连日来,红树林基金会团队正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湖北武汉主会场及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奔忙,将在主管部门指导下主办、协办“面向2030/2050年的全球红树林”“CEPA湿地教育与保护论坛”等重要边会,通过展览、论坛、沙龙等方式,深度参与湿地保护全球合作,向世界展示湿地保护的中国方案、深圳力量。

作为中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自2012年7月在深圳成立以来,红树林基金会就致力于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践行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在全球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下,红树林基金会协同多个机构启动《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项目》并发布成果;成为全球红树林联盟首个中国大陆成员机构;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官方合作伙伴,保护以世界极危物种勺嘴鹬为代表的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等。

“公园城市”生态筑城打造国际都市新名片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杨琼博士说:“作为长期红树林生态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我和同事们心情激动。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深圳利用红树林等独特自然资源,打造崭新的城市生态名片,都是极大鼓舞。我们将坚定扛起建好‘国际红树林中心’的使命任务,全力推进红树林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传以及生态修复保育工作。”

深圳湾畔,与保护区形成“山海连廊”的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现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即将移交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进入施工建设。这座以“飞鸟·红树”为造型,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是深圳“公园城市”启动项目之一,串联湿地原始生态景观与城市未来感景观,对突显深圳“市树”红树的精神文化象征,强化深圳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修复与再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等,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生态筑城”计划保护维育湿地、海洋、森林等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自然生境,令深圳拥有了全球瞩目的绿色生态新名片。

“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国际重要湿地,对深圳建设生态文明和参与国际事务具有重要意义。”九三学社社员、环保人士熊杨认为,“深圳湾环境容量很小,从生态保护地角度只能算是微缩区,但它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尤其是对加大深圳西部珠江河口和东部大鹏半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重视因城市建设而受破坏的稀疏红树林海岸带,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等,有望得到更大推动。”

生态文明共建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

镶嵌于城中心的“绿宝石”福田红树林湿地,与“春笋”“春茧”地标建筑相映成辉的深圳人才公园湿地,涵养众多树龄超500年古树的坝光银叶树湿地……秋日之境的深圳湿地,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芦苇荡上舞出翩跹身影,景色美轮美奂,“城市绿肺”生机盎然。

今年9月,聚焦深圳自然故事的纪录片《野性都市》连续三晚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首播。湿地、红树林、野生动物……深圳市方向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团队历时5年努力,追踪记录下一帧帧珍贵画面,让更多公众认识了深圳自然野趣的美好。

制片人郭倩告诉记者,“‘国际红树林中心’将在深圳建立的消息,让我们充满期待。作为自然教育和生态文化一线工作者,我们希望引领公众共同感受深圳生境之丰富、物种之多样,也期望深圳的生态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更全面、具体、见行、见效的阶段。”

海洋净滩、爱鸟护飞、科普湿地保护、建设自然教育径……孩子们走进自然、公众踊跃参与保护,深圳的自然教育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将率先打造珠三角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

曾在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长期参与公益服务的环保人士马海鹏说:“全球湿地保护行动中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保护候鸟迁徙通道等‘中国方案’的提出,是对深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肯定与鼓舞。从最早在全国划定生态红线、城市腹地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大道建设为红树林保护让路,再到一处处自然学校引领市民走进自然、主动保护自然,深圳在高速发展建设中坚持生态保护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期望随着《湿地公约》得到更高标准履行,地球得到更严格的保护,更多组织和市民投身生态文明共建,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大美深圳。”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