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丨用文化之火照亮复兴之路
2022-10-10 14:48
来源: 大洋网

我们这十年丨用文化之火照亮复兴之路

人工智能朗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气度,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浑厚底色。

文化建设

理想信念根基牢固

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馆,人们在这里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感悟一个伟大政党的初心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用文化之火照亮复兴之路,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十年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十年。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到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再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牢固,精神文明的花朵愈发灿烂。

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2022年7月23日,国家版本馆落成。聚焦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十大类版本资源纳入保藏范围,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出台,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壬寅年初,一场“冬奥之约”架起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记住乡愁》《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电视节目“圈粉”无数。

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长津湖》《山海情》等优秀影视作品广受好评,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

文化遗产“活起来”

我国以4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石窟寺等专项调查,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传统村落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数以万计的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

十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丰硕,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实施,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殷墟等遗址考古取得新发现。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42项,位列世界第一。

文化和旅游产业

经济增长新引擎

十年来,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3.6万家增长到6.5万家,年营业收入从5.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旅行社数量从2012年的2.5万家增长至2021年的4.2万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我国在93个国家派驻文化和旅游机构,与157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和旅游合作协定;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美术馆联盟,成员单位达到539家……文明交流互鉴蓬勃发展,中国与世界人民共享文化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更“对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十年来,我国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

文化惠民

公共图书馆3215个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42个

乡镇(街道)文化站4万多个

农家书屋58万家

文化馆3316个

博物馆6183个

村级综合性

文化服务中心57万个

——截至2021年底

202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的读者达到1.03亿人,群众文化机构服务人次8亿多,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场、教育活动32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

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2674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的总分馆制,2642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文旅融合

历史文化类景区由2012年的2064个增加到2021年的4111个。

全国现有群众文化团队的数量超过45万个,比2012年增加了50%。

到目前为止,实现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

广州实践

“图书馆之城”

“博物馆之城”

截至2021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单位数量增至3074个。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文化企业7家;50亿元~100亿元规模文化企业5家;10亿元~50亿元规模文化企业57家。

“十三五”以来,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占GDP的比重超过6%,支柱型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广州市图书馆覆盖率达100%;登记注册博物馆72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23座,全国领先。建成公共文化空间近2000家,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截至目前,广州市全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409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2个,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数量分别达21个和95个。

[编辑:葛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