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姚涛:以恒心致初心 还茅洲河潺潺清流
2022-09-19 08:0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姚涛:以恒心致初心 还茅洲河潺潺清流

人工智能朗读:

姚涛(中)检测排水管道淤积情况。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你看,我站在第三排。从没想到能这么近距离地见到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的场景和激动的心情是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深圳市光明区水务局排水管理科科长姚涛指着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的现场图,难掩兴奋之情。他是深圳市本次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的两名公务员之一。“表彰大会当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从习近平总书记迈入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时就一直在用力鼓掌,手都拍红了。”

姚涛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与“水”有缘。“我在海滨之城汕头长大,名字里也带着水元素。我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的都是水利类相关专业,这让我打下了水污染防治的理论基础。”

光明区地处茅洲河中上游,共有大大小小的水体397处,156平方公里流域内明渠暗涵交错,支流河汊遍布,10余条黑臭水体亟待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11年,姚涛初来光明区从事水务工作时就住在茅洲河畔,河面浓稠、恶臭难闻、鱼虾绝迹的水环境和附近居民的避而远之、苦不堪言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面对重重困难,他从一个治水新兵做起,逐渐成长为区水务部门业务骨干、水污染治理工作牵头科室负责人,熟练掌握河道整治、控源截污、涉水征拆、雨污分流、底泥处置、生态补水、生态修复、提标拓能等“治水十八般兵器”。

2016年,深圳市全面打响治水攻坚战,姚涛加入了茅洲河光明段治理工作组。为了掌握第一手工作资料,他坚持每天徒步巡河,每周跟踪进展,每月督查督办。他对全区100多公里的河道如数家珍,拿出一张河道照片,他都可以准确地说出具体位置。

姚涛坦言,治水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不是看得见的河道,而是被道路和房屋覆盖的暗渠。2019年7月,姚涛和他所在的党员突击队来到茅洲河的支流合水口排洪渠。这条暗渠当时还有22个排口在流污水,臭气熏天,突击队员们即使戴着防毒面具也难以开展工作。于是,姚涛邀请专家会诊,创新使用了暗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坚守在河边1天1夜,与同事们一起高效完成了勘察数据收集任务,摸清了暗渠情况,为整治工作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本还需清源。源头排水涉及千家万户,加之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如何在较短时间理顺这庞大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全收集”,是摆在姚涛和同事们面前的又一大难题。经过反复摸索论证,他提出末端排口溯源整治、管网补缺提质增效“双管齐下”的工作思路。他们探索采用“排口溯源法”,找准污水源头,逐片修正错接管道等问题,绘出全区地下排水管道全景图,组织推动打通全区32段影响污水系统正常运转的断头管,妥善解决了每天5千方污水直接入河的问题。除此之外,经过两年努力,光明区安装建筑雨污分流立管的工程也获得极大进展。

姚涛和同事们在治水方面的恒心体现在一串串数据之中:为抓好统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他组织起草了区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每年编制区治水提质责任手册,共计梳理形成了342项任务,重点整治了入河排污口551处;推动光明区近900个小区工业区、110个城中村共6万余栋房屋安装了雨污分流立管,有效解决了污水源头收集问题,实现了污水不入河道的工作目标;茅洲河流域光明段14个黑臭水体、148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明显改善,由长期劣Ⅴ类稳定达到Ⅳ类,补齐了此前40年的历史欠账。

流水潺潺,绿树掩映,鱼翔浅底,鸥鹭谐鸣……这是如今附近居民和游人对茅洲河的真切感受。“能够为守护深圳的绿水青山贡献力量,深感荣幸。我想,这也是所有治水人的初心。”姚涛说。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