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广东籍开国将军杨永松逝世
2022-09-02 10:19
来源: 南方日报

最后一位广东籍开国将军杨永松逝世

人工智能朗读:

9月1日中午,广东籍最后一位开国将军杨永松离世,享年104岁。

2019年重阳节时,南方日报记者曾赴杨永松的北京家中采访,他回忆起家乡梅州大埔,勉励后人要继续艰苦奋斗。

杨永松出生于1918年,一路南征北战书写了传奇的一生。1955年,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将领之一。

生于大埔百侯10岁参加革命

1918年7月,杨永松出生在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个贫苦家庭,一家人靠父亲贩卖咸鱼咸菜为生。

当时,为了生存,不少当地人下南洋去海外谋生,杨永松的大哥和二哥也跟着几个叔叔去了新加坡。

杨永松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因病离世,家中生活更加艰难,母亲还是坚持送杨永松去镇上的小学读书。

那时,梅州大埔的中共党组织在乡村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工会、农会等组织纷纷成立。杨永松的二哥在新加坡加入共产党后,也返回家乡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28年,年仅10岁的杨永松受到革命启蒙,加入学校组织的劳动童子团,参加大会、示威游行。

1930年4月底,杨永松在二哥的安排下去闽西,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留在县委机关打杂,正式开始了革命工作。

长征路上九死一生

病中拼命追赶部队

在参加革命期间,杨永松没少因身体吃苦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部队东进闽西的路上,杨永松反复发高烧,病了几天后已是骨瘦如柴,行动都很困难。那时部队要转移,由于缺医少药,杨永松只能留在后方医院休养。

为了追赶部队,杨永松不顾伤病坚持赶路,在第五天赶上了部队。到部队的第二天,杨永松收到通知——部队傍晚就要出发,那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就这样开始了。

翻越雪山时,由于天气恶劣而困难重重,不少战士因为看不清路掉进雪坑。部队一直是急行军,饮食也差,杨永松眼见着剩余的人数不足出发时的三分之一。

部队一路攻坚克难,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进入草地的第六天,杨永松的双腿因长时间泡在雨水里,已经肿胀得无法起身。

无法预料明天的杨永松索性把在湖南买的一双新袜子穿上,把自制毡鞋也穿上:“如果横竖走不动,我总是要死的,留着它们也没用。”两三个小时过去,他的脚竟然慢慢好转,逐渐走得快些,又走了一阵,两腿几乎完全恢复正常。

南征北战

成为最年轻开国将领之一

杨永松经历了多场战斗。抗战时期,他跟随部队挺进山西,首战平型关;解放战争时期,他战山东、克东北,成为第一支装甲部队的首任政委。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忱,纷纷要求对日抗战。1937年8月23日,杨永松所在部队作为先头部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杨永松的回忆录中,记录了他参加这一战役的经历。

“有一个连队只剩下一个副指导员和一个战士,许多战友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杨永松说。回想起那些充满着鲜血和牺牲的“硝烟往事”,他十分感慨:“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没有看到全国的解放,他们的鲜血洒在了革命的征途上,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平。”

1955年,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37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将领之一。杨永松荣获过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杨永松被分配到原北京军区工程兵任副政委。

心怀家国

勉励年轻人艰苦奋斗

1978年,杨永松退居二线,任北京军区工程兵顾问,继续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力量。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9年重阳节时,南方日报记者在杨永松家中采访了他。在北京的一所小院里,年过百岁的杨永松精神矍铄。

那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上,从当年的“万国造”到全部国产化的先进装备,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于身体原因,原本受邀参加的杨永松没能到现场。他在家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阅兵仪式,也深感如今各种武器越来越先进,国家强大了,他感到很开心。

看到来自家乡的大埔蜜柚等特产,杨永松感叹:“国家建设好了,大家的生活也过得更好,比以前富足很多。”

“在外这么多年,记得最深的是那里的革命氛围。”在回忆录中,杨永松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老家百侯镇侯南村,老家一直保留着崇文重教的习俗。

杨永松也对年轻人发出寄语:“我是个放牛娃出身,从小练复写纸、练刻蜡版,文化有所提高,但是文学水平不高。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很好地学习,践行为中国人民的福利服务。我们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奋斗下,取得了全国的胜利,来之不易。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虽然走了,

但仍活在我们心中”

听闻杨永松将军离世的消息,大埔百侯籍退休老干部张云开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杨永松老将军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这个信念毫不动摇。”2019年,张云开等一行几位老友特意从老家大埔赶到北京,专程拜访老将军。在交流中,张云开深深感受到了老将军浓浓的家国情怀。

张云开还听杨永松老将军说过,他很小就参加革命,与亲人聚少离多,并不清楚自己的生日。后来,老将军决定把自己的生日定在7月1日,这一天也是党的诞生日。“爱党爱国情怀已根植到他的骨子里。”

在张云开印象中,杨永松老将军还是一个幽默的人。

最后一次见面那天,张云开带了两个大埔县侯南村自产的蜜柚到北京,想给老将军尝尝家乡的味道。“老将军,来尝尝家里的柚子,可能有点甜中带酸。”

杨永松吃后笑着说,“侯南村的柚子不如南山村的好吃。”老将军的一句话,顿时引得在场的人一阵欢笑。

“在外多年,老将军对家乡的一草一木还有很深的印象。”张云开说,特别是家乡的发展,杨永松尤为关注。“老家的路现在好走了吗?乡亲们生活怎么样?”

2019年后,张云开连续两年为杨永松老将军寄去了来自家乡的蜜柚,现在他手机里还留存着老将军端着蜜柚的照片。今年,看着大埔的蜜柚又成熟了,他很是感慨。

那一年,与张云开同行的还有老乡蔡俊发。从朋友处知道了杨永松老将军离世的消息,他也很悲痛。“听说我在大埔支持家乡建设,利用青山绿水开发景区,老将军还鼓励我要好好发展,建设好家乡。如今他走了,但仍活在我们心中。”(记者 曹嫒嫒 马吉池 唐林珍 通讯员 张云开)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