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实验室课题组揭示不同变种新冠病毒交叉中和及保护能力图谱
2022-08-31 17:3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湾实验室课题组揭示不同变种新冠病毒交叉中和及保护能力图谱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31日讯(记者 李旖露)近期,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刘洋课题组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史佩勇课题组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了题为“Cross-neutralization and cross-protection among SARS-CoV-2 viruses bearing different variant spikes”的文章。这项研究系统地在仓鼠模型上揭示了不同变种新冠病毒之间的交叉中和及保护的效果,为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不同变种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后续的疫苗接种策略和不同地域的新冠防控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据介绍,新冠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缺乏足够的复制纠错手段,非常容易发生突变。迄今为止,有5种变种新冠病毒被WHO认定为值得关注的种类,包括Alpha毒株,Beta毒株,Gamma毒株,Delta毒株和Omicron毒株。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不同区域存在不同变种新冠病毒流行。感染过不同变种新冠病毒的人群,由于旅行等原因,会在不同地域遭遇到异种新冠病毒的攻击。解析不同变种新冠病毒感染后,对同种/异种新冠病毒感染交叉中和及保护能力的强弱,对人群疫苗接种策略的选择和新冠防控策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原始的USA-WA1/2020新冠毒株作为野生型(WT),将不同变种新冠病毒的(Spike)刺突蛋白构建到该WT病毒的骨架上。研究人员使用仓鼠作为研究抗血清中和交叉保护效果的动物模型,将病毒通过鼻腔接种到仓鼠动物模型上,每天观察仓鼠的体重变化,并在仓鼠被病毒接种的第1428和45天,从仓鼠上采集血液,分离得到抗血清。

新冠变种病毒仓鼠实验流程及病毒接种后的体重变化和临床症状。(深圳湾实验室供图)

在此项研究中,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刘洋博士,刘建英博士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UTMB)的邹晶博士是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UTMB)的史佩勇教授和谢旭平助理教授是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编辑:陈苏雅]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