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无人区” 加速产学研 深圳高校科研暑期“不打烊”
2022-08-14 08:3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挑战“无人区” 加速产学研 深圳高校科研暑期“不打烊”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与静谧祥和的校园不同,假期里,深圳高校实验室一派繁忙。科研不放假、研学不松懈,不少高校师生用奔跑的姿态享受着充实而忙碌的假期“黄金时间”。通宵达旦亮灯的实验室、与时间赛跑的科研工作、不断涌现的学术成果、丰富活跃的研习活动……成为这个夏天校园里美好风景。

实验室“不打烊”

骄阳似火的夏天让深圳显得格外热情。每天早上8点,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朱炳旭便会来到该校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消杀机器、采集水样、复查数据,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今年是他留校做科研的第二个暑假,其所在的“万物传感”科研团队是由深大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张晗组建,暑假期间,他们正在研发污水病毒光电传感新技术。

污水病毒光电传感新技术是利用CRISPR(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技术与光学传感器相结合,开发出的新型核酸传感平台。假期间,“万物传感”团队结合国家最新发布的污水富集浓缩及核酸检测方法标准,在深圳相应封、管控社区,国际冷链物流企业等中高风险地区进行了连续10天的污水新冠监测,当检测到残留新冠核酸片段时,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新技术检测方法较之传统方法,省略了扩增步骤,极大缩短检测时间,特异性提高10倍以上,可在30分钟内获取准确度高达99.9%的新冠病毒感染信息,并且精准区分变异毒株类型,从而极大提高病毒检测的精度和速度,全面节省资源损耗。”张晗表示。据悉,污水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可实现低成本、常态化新冠防控,既显著降低抗疫成本,又能为全国抗疫输出深圳经验。

研学不中断

除了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高校学术活动和高端论坛也是高朋满座、大咖云集。各种特色培训和暑期实践项目开阔学生视野,开展的专项学习不断带给大家创新体验。

7月,2021-2022学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深圳赛区)决赛在南科大举行,共吸引了全市109所中小学、591支参赛队伍参加。活动中,孩子们体现出了对航天科技浓浓的兴趣与热爱。

暑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42名辽宁科技大学2022年优秀大学生。本次活动是辽宁科技大学在与深职院联合建立的培养基地开展的第二届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期间,深职院安排了20场高水平学术报告、校内外参观、师生座谈及考核测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营员们感受到高职院校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中心的学术氛围,体验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魅力。

7月25日,深职院举行教育部2022年“职教国培”中高职先进制造领域专业骨干教师示范培训项目开班仪式,50名研修学员参加仪式。今年,在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基础上,新设立了“职教国培”示范项目,共设置培训团队研修、教师培训、校长(书记)培训3大类8个项目24个子项目,助力职业教育增值赋能。

产学研不停歇

7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教授、校长学者刘国珍带领的集成器件和智能诊断课题组在国际SCI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基于手机快速检测唾液尿酸的研究成果,取得业界关注。暑假期间,她所带的集成器件及智能诊断(ID2)团队致力于开发新型快速检测唾液新冠病毒抗原的试剂盒,用于市民居家自行检测,检测结果10分钟内即可得出。

“上课期间,本硕博生们都是挤时间去做实验、讨论课题。假期时间充足,大家可以在实验室呆很长时间,集中精力推进项目。此外,假期中,仪器使用也更方便,有些大型仪器好预定。”刘国珍说道。

她所带的ID2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和可转化生物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前沿生物传感器技术、微流控芯片、体外诊断技术及医疗器械等。据了解,其团队本科生参与的第二代纸基微流控生物芯片技术还在首届“国创杯”创新创业活动决赛中拿了奖,该技术目前用于开发唾液中新冠病毒抗原N蛋白检测试剂盒。

这个暑假,刘国珍团队将继续开发能持续检测汗液中尿酸和葡萄糖的可穿戴生物芯片,为早期预警、管理及预防各种慢性病提供快速便捷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科研是在“无人区”长期探索的过程,经历着日复一日的单调、磨炼着埋头苦练的坚持、品尝着久逢甘霖的喜悦。正是在这苦与甜的品尝中,炎炎暑假间,大家奋力追逐各自领域的梦想,感受着科研的魅力。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