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美术经典云集文沁阁,以笔墨丹青为中华文化殿堂添彩
2022-08-03 09:34
来源: 南方日报

岭南美术经典云集文沁阁,以笔墨丹青为中华文化殿堂添彩

人工智能朗读:

■聚焦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日前,在国家版本馆开馆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在广州分馆文沁阁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选取了岭南美术近现代百名艺术家的百幅画作,力图勾勒出岭南美术的发展脉络和精神特质,集中呈现其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美术以图叙史、状物述志、写景抒怀,是中华文化版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美术是中华文化版图中璀璨的明珠。李劲堃团队创作的青绿重彩画《潮起珠江》、林蓝《春天》、陈永锵《意气纵横》、苏百钧《凤凰晨韵图》等多幅当代岭南名家力作在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逐一亮相,为岭南传世经典的文化殿堂增光添彩。

“纪传体”呈现

广东近现代美术史

纵观广东美术发展史,敢为人先、观照现实、锐意创新一直是岭南美术的文化传统。从“二高一陈”、黎雄才、关山月、黄新波、杨之光、潘鹤等,到新时代以许钦松、李劲堃、林蓝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美术工作者,各时期美术家始终坚持文化自觉,紧扣时代脉搏,用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以笔墨丹青描绘人民精神。

“这次展览既是一部纪传体的广东近现代美术史,也是一部广东社会发展史、岭南文化演进史。”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参展作品立足经典性和艺术性,通过广泛征集、层层评选,每名作者仅展出一件:“可以说,本次展览是一次浓缩版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分为三大板块:“大家巨作、时代经典”由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评选出的广东美术百年史上21位大家以及雕塑大师潘鹤的经典作品共同组成;“激情岁月、人民画卷”生动绘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壮美画卷;“守正创新、筑梦未来”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呈现出多样化展现主旋律的艺术面貌。

美术经典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缩影。策展团队以“图像证史”,通过美术作品的梳理反映时代变迁和文化演进。李桦《怒潮组画》、李铁夫《冯钢百像》、陈金章《龙腾虎跃》、许钦松《屏间雪练空中落》、李劲堃《珠江故事》、林蓝《天长地久》、王绍强《青山明月》……体现出岭南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展览集结何香凝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广东画院等多家机构馆藏精品。比如,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秋溪放筏》是关山月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珍品。作品以中国传统的重彩敷色,又兼容西洋画的色彩构成,使笔墨的力道与色彩的浓淡相得益彰,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得淋漓尽致。

充分吸收岭南非遗

“双创”成果

世之经典,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成,为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时代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枢纽型平台,也成为岭南美术瑰宝荟聚的殿堂。步入文沁阁主楼大堂,青绿重彩画《潮起珠江》分外引人注目:十三行、镇海楼、古城墙、三石三塔,屋舍鳞次栉比掩映其间,珠江两岸绿野平畴,北面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

这幅1.9米×8米的巨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带领青年创作团队黄涛、林杨杰、莫菲共同创作。《潮起珠江》以18世纪初哥德堡号远洋商船远航至广州为时间节点,表现广州“千年商都”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采用青绿山水的手法创作,山青水绿,墨线勾勒,画面金碧辉煌。

李劲堃向记者介绍,创作团队通过了解史料,走访相关史地专家,到博物馆、美术馆查证历史地图及多方面的材料,构制出18世纪时期广州的地形地貌、城市布局、人文景观。从“三塔三关锁珠江”的古城格局到“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珠江两岸的人文地标与各国商船往来如织的景象,在画家们的笔底一一展现。

广州美术学院集美设计公司设计总监赵千山介绍,为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遴选并邀请岭南画坛老中青名家代表,以“寻根溯源”“文明基石”“兴盛未来”空间布局为故事主线,进行艺术创新演绎,而《潮起珠江》讲述的就是岭南文化碰撞交融的故事。

漆画家苏星的漆艺壁画《春华》《秋实》也在文沁阁主楼同场展出。两幅作品分别刻画枝繁叶茂的春天与果实累累的秋天。“漆艺在中国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而且可以保存千年不变,形象表达‘文明基石’内在的时间赓续,也传达出中华文化种子传承的意义。”赵千山说。

值得一提的是,文沁阁的艺术创作和景观设计也充分吸收端砚、木雕、粤绣、陶塑等岭南非遗“双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陈放在文沁阁主楼前的一方端砚,就是端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焯忠的杰作。重达15吨的端砚“盛世龙腾”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形态,与200多年的二级古树格木隔水相望,清泉从砚堂缓缓流入墨池,象征文明涓流不息。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