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风物志①:打卡深圳宝安“小江南”,寻觅千年前的墟市记忆
2022-08-02 13:2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新桥风物志①:打卡深圳宝安“小江南”,寻觅千年前的墟市记忆

开栏语:千年古镇,历史悠悠,坐落于宝安西北部的新桥街道,立足深圳西部市级中心标杆城区定位,持续打造“古镇新韵、智造新城、绿美新桥”,物丰民阜,万象更新。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办事处联合深圳新闻网推出《新桥风物志》微专栏,更立体、生动地挖掘新桥辖区的人文自然“风物”,以风物为纽带,触摸街区肌理和脉动,发现美好,思量文明,印证时代,期许未来,勾勒出独有的新桥记忆、新桥印象。

青砖素瓦墟市,小桥流水人家,绿树掩映下,一幅古朴清幽的水乡画卷徐徐铺开,这里是深圳宝安“小江南”——新桥清平古墟。

深圳西部的千年古镇——新桥街道,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达到53处,古村落遗址几乎能在每个社区寻觅到,位于新桥社区的清平古墟是其中之一。

北方有赶集,南方有趁墟。墟,意指我国古代南方的市集,是千百年农耕文化的缩影,流传至今,不少南方乡镇还保留有“趁墟”习俗。据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记载,古时的新桥村,地处河海交汇交通要冲,南边是新桥河,北边是茅洲河,可谓地道的水乡。清平古墟正是新桥村曾氏家族创建的新桥墟,从清朝中期开始成为一个兴盛的墟市,原墟内有一条街市名为清平街,沿用下来,故称其为清平古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两百余年风雨洗礼,清平古墟见证了一代代新桥人的光辉岁月,展现了从清中期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乡村墟市、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兴办实业的景象,是民国时期推动“实业主义”的见证。

古墟内现有房屋112栋,相比周边林立的高层住宅,这里留存的多是仅二三层高的老式瓦房,连片古建筑依水而建,文物汇集,俨然一个遗世独立的“小江南”。

如今周边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的清平古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来访古游玩,从庄严肃立的清平墟牌坊入内,沿着桥头南路,漫步湖边,在斑驳的古建筑中,依稀可窥见往昔的热闹繁华。


屹立于清平古墟中心位置的永兴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在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重建,是深圳现存唯一一座古代三孔石桥,桥长足足有五十米,三孔桥洞,有五米的高度。桥身全用花岗岩的条石砌成,朴实大方,桥头的望柱上雕刻了小石狮。如果细心的话,还会发现在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刻有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的浅浮雕图案。

与眼前平静的湖面截然不同,古时的永兴桥下,是滚滚奔腾着的新桥河,河水穿过桥洞,与茅洲河、碧头河汇合,直注合澜海。有了桥便有了码头,在以船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年代,桥上行人如织,桥下船只如梭,这里成为了古时松岗、石岩、沙井等地的物资集散地,让清平古墟的商贸更加繁荣。

湖光潋滟、碧树环绕,任时光匆匆,永兴桥始终诗意盎然,生机勃勃。桥由新桥村曾氏子弟求得功名后,回馈家乡而建,为两岸交通通行带来巨大的便利,带动了清平古墟码头兴起,也凝聚了浓郁的孝德情怀、淳朴的民风民情。在新桥村的发展史中,它是最有力的注解,涵养了乡风,铸造了乡魂。

最鼎盛时期的清平古墟商铺有上百家,经营范围多达几十个行业。放眼湖岸老屋,一座高大的碉楼尤为吸引眼球,它是清平古墟的地标——广安当铺,也是深圳现存的唯一当铺旧址、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广安当铺建于在清末年间,繁荣于民初,由石岩浪心客家人经营,当地人称其为当楼。当铺是古代商业贸易中重要的金融机构。广安当铺以难得一见的六层高楼见长,以四方形碉楼造型,墙上没有一处窗,却有不少方格洞口,处处体现东家对于防御安全的考量。当铺正门口是常见的雕刻花岗岩石柱,左右两侧写着“保卫祖国,放眼世界”的楹联。墙壁上泛旧的壁画,有太白、锦鸡、松鹤、青竹、兰花等元素,带有浓厚的时代审美特点。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建造工艺之精巧、讲究,也足见经营者财力之深厚,当铺生意之兴隆,侧面验证了清平古墟自古是商贸中心。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广安当铺遭到侵略者洗劫,从此告别了“当铺”身份。因“高、大、奇、固”的特点,当地人又将其启用为抵抗日军的碉堡,到现在仍可见墙面留下的弹孔痕迹。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巍峨的古建筑还被改为粮仓,用以保护粮食免受洪灾。正是广安当铺在不同时期都产生了稳固民生的作用,才令它没有消弭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今时今日它仍是清平古墟不可或缺的标杆建筑。

相比永兴桥、广安当铺,静静驻守在桥东岸的新桥粮仓显得年轻许多。时间来到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增长加快,新桥人在农贸中心的清平古墟,建起了新桥粮仓、米机厂、榨油厂。圆形穹顶、两座并连的新桥粮仓,是典型的土圆仓形态,容量大、坚固,用于存放村民上交的公粮,是宝安县当时四大粮仓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桥人用勤勤恳恳的耕作填满了硕大的粮仓,是新桥现代农耕文明发展的重要印记。据村里老人介绍,在越南战争时期,新桥粮仓的粮食还曾用于救助越南人民。桥头搬运站的工人们把粮仓里的粮食往码头搬,从永兴桥码头出发,经茅洲河驶向广州,再将粮食由大型船只转运到越南。其历史作用可见一斑。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在深圳的大地上,新桥粮仓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在政府的持续修缮与保护下,“饱满”的粮仓陪伴了新桥人数十载春秋。

而今,新桥粮仓又成了人们储存“精神粮食”的宝库。2018年,清平古墟影视基地成立,粮仓在保持原有样貌的基础上,仓内分别被改造为阶梯剧场(左仓)和电影艺术展览馆(右仓)。剧场是用以播放电影、演出话剧、音乐剧等的绝佳场所,展览馆则定期开展电影相关主题的艺术展览,为清平古墟增添了更多人文艺术气息,也是现今古墟愈发吸引年轻人驻足的活力元素之一。

蝶变不止发生在新桥粮仓,近年来,清平古墟改造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止——2016年,列入新桥街道十大项目立项;2017年初开工,年底完工;2018年,引入影业产业,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影视”的特色文化街区;此后至今,清平古墟以一张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艺术创意、旅游商业于一体的新名片——现代版“清明上河图”,迎八方游客,再现两百年前锦绣盛景。

高速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古村落,稀少而珍贵,想要留下些许历史的遗迹、先人的脚印,激活城市的记忆,需使这些古村落与新时代产生密切关联,而非任它们渐渐凋残被人们遗忘。曾经偏安一隅的清平古墟,只是本地人一个有些荒废的“后花园”,渐渐淡出大众视野。焕发新颜的清平古墟,摇身一变成了国潮国风范儿十足的“宝藏地”。

原来破败的连排古屋得到重新修缮,一条条古色古香的街市重新回归,富有年代特色的店铺纷纷入驻,现代人以巧思和创意点缀了一砖一瓦、一物一景。

贴满老式电影海报的公路商店,两层青砖红瓦民居的咖啡馆,工业风设计的tufting体验店,西式纯白洋楼的潮流买手店,中式传统韵味的老茶馆,各色风味的美食小吃……赤日炎炎的7月盛夏,依旧有不同地方的游人们慕名而来,只因他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调调。

如果有一天别人告诉你,黄渤、梅婷、吴磊来清平古墟啦,不要怀疑,他们真的来过。这里正打造成为影视小镇,十分现代化的影视基地就坐落于古墟一角,所以在此打卡确确实实有可能偶遇明星。


白天悠游古巷,打卡拍照,晚上不如趁墟。设立在永兴桥头湖心长廊上的清平墟市逢季节或年节不定期开市,再现了古早的广府墟市模式,但“贩卖”的不再是粮油米布,现下匠心装饰的摊位上,琳琅满目皆是形态各异的文创艺术品。

依旧是这座桥,依旧是这片水域,千百年前的墟市景象,以全新的方式重生,古墟今用,今墟忆古,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独一无二的清平墟。

「清平墟市夏季游园会」活动信息

时间:即日起至8月14日,每周六日16:00-21:30

地址:新桥街道中心路清平古墟影视小镇

门票:免费


文字记者:钟满香

摄影:谢莹

视频:刘炜烽

设计:康敏

[编辑:贺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