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警惕“吃出来的肝炎” 专家建议尽早接种疫苗
2022-07-28 11:41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世界肝炎日|警惕“吃出来的肝炎” 专家建议尽早接种疫苗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7月28日讯(记者 刘梦婷)今年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肝炎对于我们肝脏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如何保护肝脏的健康?日前,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四科科主任陈军及深圳市光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部部长王铁兵,就肝脏健康话题为大家进行科普。

戊肝危害性超甲肝

据介绍,目前已知的病毒性肝炎有五种,包括甲、乙、丙、丁和戊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甲肝和戊肝,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主要引起急性肝炎;而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既可以引起急性也可以引起慢性肝炎。

“大家对甲肝和乙肝比较熟悉,但近年来另外一种肝炎在悄然增长,同时也是全球较为流行的传染病,那就是戊型肝炎——戊肝”,陈军表示。

在常见的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中,戊肝发现最晚,但危害性却远高于最早发现的甲肝。其中甲肝病死率约为0.01%,而戊肝的病死率高达1%-5%。在中国的住院患者中,乙肝患者感染戊肝后,肝衰竭发生率为34.7%,病死率为13.8%;老年人感染戊肝时,通常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妊娠中晚期妇女感染戊肝时,容易发生肝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同时,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肝组织检查均发现,3%-10%的急性戊肝患者可有病程超过6个月的迁延现象。戊肝患者经济负担重,平均单次住院费用通常在2万元以上。

老年人和孕妇属易感人群

陈军告诉记者,老年人和孕妇的确都是属于易感人群而且容易转为重症,同时需要重点预防的不仅仅是乙肝患者,而是所有的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乙肝、丙肝患者;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其他原因不明慢性肝病患者,当这一类患者和戊肝重叠感染后,肝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除了上述几类人群,经常在外就餐者、集体生活人员比如学生、食品相关的从业者、畜牧及海产品养殖人员、出国留学旅游务工人员,这些人群也是戊肝感染的特殊高危人群。

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2016年世卫组织(WHO)戊肝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其中约340万人发病,7万人死于戊肝。我国也是戊肝高度流行地区,部分地区流行率可高达30%,近几年我国报告的病例数在2万到3万之间,刚刚出炉的中国传染病报告也显示:2022年2月全国报告戊肝发病2443例,并且戊肝的报告发病数也已经连续11年超过甲肝,因此也应引起大家关注和重视。

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

据介绍,戊肝是一种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而导致的急性肝炎,在我国属于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戊肝其实是一种吃出来的传染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造成戊肝感染的途径就是饮食。因为戊肝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也就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人们食用了没有煮熟的受污染的猪肉、猪肝或海产品,受污染的蔬菜水果,或者使用受污染的餐具,都有可能感染戊肝。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家生活习惯的改变,外出就餐、吃外卖等几率增多,也就大大增加了戊肝的感染率。

接种疫苗为最有效防治手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怎样去预防呢?

王铁兵建议,如果慢乙肝患者出现病情突然加重,并且有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就要尽快到正规医院相应的科室就诊,并作相关的检查,一定不要忽略重叠感染戊肝的可能性,检查戊肝抗体,排除戊肝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戊肝的首要途径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没煮熟的动物内脏、肉制品以及海鲜,家里的刀具案板要做到生熟分离。

其中还要注意的是:一般的加热和高盐腌制可能无法灭活戊肝病毒,大部分酒精类消毒剂也无法灭活戊肝病毒。

预防戊型肝炎还有一个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种戊肝疫苗,获得保护性抗体,可以有效避免戊肝病毒的感染。目前国内生产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是全球唯一一款戊肝疫苗,保护效力和安全性数据也非常优秀。

“预防优先于治疗,现在已经有了预防戊肝的疫苗,有条件的人应该尽早去接种戊肝疫苗,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王铁兵如是说。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