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60大寿限量款铜盘 藏在东莞
2022-07-08 09:07
来源: 南方plus

乾隆60大寿限量款铜盘 藏在东莞

人工智能朗读:

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开幕大展中,有一个“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展览,向观众展示18世纪紫禁城的生活点滴。

你或许想不到,在东莞也藏着一批故宫皇家用品。

当时的皇宫贵族如何度过优雅的一天,我们不妨从这108件高贵又接地气的故宫珍品中窥探一二。

在清宫剧里,我们常常看到皇帝将玉如意作为给妃嫔的赏赐。

事实上,玉如意在早期是主子们的“痒痒挠”,就是俗话所说的“不求人”,直到明代才逐渐成为摆设或是拿在手上把玩之物,聊天或坐着时手握一个如意会比较心安。

有一件珐琅盘“来头不小”。纹饰奢华的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纹盘是造办处生产的全球限量500只之一,专为乾隆皇帝60大寿特制,盘身不仅有“万寿无疆”的纹身,碗底还有“子孙永宝”的阴文。

所谓“珐琅”,其实是我们常见的金属表面的不透明玻璃质材料。而“万寿无疆”身上所采用的“掐丝珐琅”的工艺,和广东工匠擅长的“画珐琅”大有不同。

广东的“画珐琅”是直接在铜胎上面用珐琅彩绘,然后烧制成型。而“掐丝珐琅”工艺更加复杂,工匠首先要掐丝,做成纹饰的图案,接着在里面填珐琅彩,再打磨成型。

有对洁白的玉器看着清冷淡雅,其实是一对“渣斗”,是宫中的高级“垃圾桶”。宋代起,渣斗往往用来吐骨头鱼刺,到了清代逐渐发展成漱口、吐痰用品,并且别出心裁地用玉器作原材料。

在专家眼里,它的制作难度丝毫不亚于繁复的镂空雕,“这对渣斗是同一块玉料整体雕琢出来,从瓶口到底部都是厚薄一致。”东莞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杨晓东说。

现代人流行抹香水,可在古代,皇宫的主子们出门则更喜欢在腰间挂一个香囊,既显尊贵,又能驱蚊熏香,难怪能成为风靡上流社会的“时尚单品”。

一对精致貌美的象牙雕茜色花果草虫纹香囊就源于清代宫廷,由工匠在象牙雕上面染色而成,也称为“茜色”。

众所周知,广东的牙雕工艺驰名海内外,广东牙雕以漂白为主,追求精细素雅。而以北京为代表的象牙雕则多追求色彩上的美感,不拼细致拼艳丽,同样也能博得“主子们”的欢心。

谈起这108件故宫珍品,东莞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杨晓东如数家珍,他是《东莞市博物馆藏故宫调拨文物》一书的主编,2014年曾在东莞市博物馆策划故宫调拨文物展。“这批文物1973年就来到东莞了。”杨晓东回忆。

1973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沈竹和文物专家谢辰生来到东莞视察工作,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座南方小城的博物馆展览竟然办得有声有色,展品很丰富,精品却不多。

于是,沈竹给时任东莞文化局副局长房松青抛来了绣球:“如果想要东西就来北京,我让故宫调拨几件给你。”1973年12月22日,他们与故宫博物院正式办理了手续,故宫共调拨文物93件(套),计108件。“直到看到调拨清单,才敢相信,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故宫来了一批宝贝”的消息迅速传开,成了当时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1974年,这批文物在春节首展,博物馆内人潮涌动,许多闻讯赶来参观的香港观众感叹:“这些故宫宝贝任何一件都可以抵上一栋楼!”东莞市民则议论说:“这些宝贝可以买好多辆解放牌汽车。”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闫宏斌曾表示,历史上向东莞调拨文物,或与地缘有关,靠近港澳地区有很多华侨,故宫文物正是向华侨展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这批文物,东莞市博物馆特意请文物保护专家沿用宫廷传统技艺,为每件文物制作囊匣,并采用了无酸材料,使得这批文物在东莞完好光鲜地保存至今。

这批故宫文物的到来不仅让观众得以窥探清代皇室的生活百态,更推进了东莞的文化交流和研究。杨晓东介绍,从1973年开始,东莞市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一直保持密切联系,邀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为馆藏书籍的梳理编辑进行把关,还专门设置《文物鉴赏大讲堂》的品牌活动,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定期前来授课,经常座无虚席。

今年初,东莞市博物馆举办了“华彩宫瓷”展,除了展出90件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宫瓷器,馆方也展出28件馆藏陶瓷,其中就包括这批故宫调拨文物。“这个展览推出后很受市民喜爱和关注,还配套做了夜间开放等尝试,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宫廷之夜’。”杨晓东说。

【采写】黄堃媛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