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艺创作 讲好中国故事
2022-07-06 17:4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做好文艺创作 讲好中国故事

评论员 彭俊兰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不仅关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关系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丰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优秀的文艺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拘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它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作品的优秀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有传承,抓好文艺创作,广大文艺创作者需要秉承守正创新、立身为民的品质,方能讲好中国故事,发出铿锵足音。

守正是文艺的底色,积极传递能量是文艺创作的归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的文艺创作是核心。

历史的长河中,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奔腾向前、永不止歇,核心动力是创新。反映时代,关键在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一本大书,只有真正读懂、读透了这本大书,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当下,我国文艺创作之所以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究其原因,就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脱离时代生活的浮躁之风有关。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为民是文艺的立场,反映人民心声是文艺创作的需要。作为时代的产物,文艺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其发展受到时代的深刻影响。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关联、休戚与共,真正把人民作为文艺的主人公,才能契合时代的鼓点,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文艺创作者要坚持人民性,持守人民立场,融入人民生活,把人民作为文艺的“剧中人”,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塑造人民形象,唯有如此,才能在感知人民生活的“热度”中,创作出有“温度”的时代作品。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艺的繁荣发展。新时代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要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不断推动文艺创新,并加强文艺队伍建设。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