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你“港”③ | 徐扬生:从这里看向大湾区,看到祖国看到世界
2022-07-01 08:2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听你“港”③ | 徐扬生:从这里看向大湾区,看到祖国看到世界


【编者按】1997—2022,25年间,深港两城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来深奋斗,与深圳人共同书写了新时期追梦人的热血担当。值此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特别推出“听你‘港’”专栏,通过对话扎根于深圳各行各业的“港人港事”,亲眼见证在一代又一代深港人同心追梦的大背景下,正在发生的湾区融合故事。

“我觉得,大湾区的年轻人要往远看,要看到祖国、看到世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途无量。大湾区,大融合,大发展,我非常有信心。”

——徐扬生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7月1日讯(记者 金洪竹 张玲 林恒鑫 冯牧原 李丹璐)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徐扬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校长的第10个年头。从萌生深港合作办学的想法,到将港中大(深圳)发展成为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典范,10年的时间里,徐扬生与港中大(深圳)共同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科研融合、制度创新不断贡献深圳高校力量。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徐扬生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畅谈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李丹璐 摄)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李丹璐 摄)

要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学

“国内需要一所国际化大学来培养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流人才”,这是在国外多所顶尖高校求学、工作多年的徐扬生一直以来的想法。

徐扬生是内地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有在中美两国高校多年求学的经历,也有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以及做管理的经历。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副校长时,徐扬生便主要负责与内地联络,同内地高校建立起众多关系网。在与内地高校的交流合作中,徐扬生萌生了合作办学的想法。“在国内,大家都知道要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是一条路,但另一条路是不是可以自己培养一批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呢?内地有这个需求,香港又有这个条件,我正好在国外、在香港很多年,研究了这些情况,所以就提出了合作办学的思路。”徐扬生说。

方案出来后,就要选校长。“选校长其实很不容易。最后同事们说这个方案都是你写的,那你是不是可以做这个校长?加上我本身比较喜欢搞研究、搞教学,校长就这样做起来了。”

港中大(深圳)校园。(张玲 摄)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李丹璐 摄)

融合发展是一个相互尊重的过程

2013年,徐扬生正式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首任校长,上任后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化差异。“两边的文化是不一样的,所以中间所带来的挑战与困难比所有人想象的要大,也比我自己想象的要大。”

徐扬生表示,目前,香港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而内地则正处于国际化进程中,想要推动发展,融合交流则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文化不融合是不行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正是因为两边不一样,融合起来才有意义,而融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互相尊重。”

融合要有耐心。徐扬生记得,小时候,祖母总是这样跟他讲:慢慢走,走正路。“只要记住这两句话,(融合发展)应该是能够走上去的。”

徐扬生在宣纸上写下对大湾区未来的展望。(李丹璐 摄)

学生走过港中大(深圳)荷塘。(李丹璐 摄)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李丹璐 摄)

在70多位港籍教授和全校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港中大(深圳)发展成为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典范。让徐扬生欣慰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港中大(深圳)成为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学,无论在管理体制、学术水平、师资条件等方面,港中大(深圳)都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目前,学校已与全世界120多所知名大学建立起实质性的交互关系,实现学生交流互通。在师资方面,港中大(深圳)拥有一批一流国际学者及科学家在校任职。以经管学院为例,全日制教授已经超过100名。

事实上,这几年来,港中大(深圳)引进一流国际学者和师资的力度都很大:聘请郑永年担任人文社科学院"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聘请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叶小钢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聘请世界权威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循证医学研究专家郑仲煊担任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目前,港中大(深圳)拥有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研究院,“我的目标是培养年轻教授,希望在未来的10年、20年当中,他们之中能够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徐扬生说。

深圳新闻网记者金洪竹作为主发问人,采访徐扬生校长。(李丹璐 摄)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张玲 摄)

自下而上推动深港教育融合发展

谈到近10年来深圳教育的发展,徐扬生用“日新月异”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未来,港中大(深圳)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发展提供支持,成为徐扬生当前思考的首要问题。

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就要往前冲。这是徐扬生给港中大(深圳)设定的目标——要在一些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该领域公认的全球前5名。他希望,在港中大(深圳)建校二十周年的时候,至少有十个领域能在世界上排在前5名。

“现在自上而下的推动都做得挺好的,目前最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的推动。”徐扬生表示,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港中大(深圳)要走的路还很长。接下来,学校将着力“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文理融合”,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徐扬生说:“第一个抓手是'学贯中西',在中国要做到Top(顶尖),在世界上也要做到Top(顶尖)。知道世界的顶峰在哪里,才能够开眼界。第二个抓手是'融汇古今',只有了解自己的民族,才知道怎么往前走,不知道中国国情和中国历史文化的人是走不远的;第三个抓手是'文理融合',因为文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不一样的事物,所以不能分裂开来。”

港中大(深圳)校园一角。(张玲 摄)

航拍港中大(深圳)校园。(林恒鑫 冯牧原 摄)

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前途无量

过去的深圳闯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下一步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创新之路要怎么走?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徐扬生认为接下来的方向应该是国际化。他观察到,世界上知名湾区的国际化程度都非常高,粤港澳大湾区也应该要朝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今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展望未来,他挥毫泼墨,写下六个大字:大湾区,大发展。“我觉得大湾区的年轻人要往远看,要看到祖国、看到世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途无量。大湾区,大融合,大发展,我非常有信心。”

采访结束后,徐扬生挥毫泼墨,写下“大湾区大发展”。(李丹璐 摄)

徐扬生校长展示刚刚完成的书法条幅。(李丹璐 摄)

港中大(深圳)图书馆有一面书柜是徐扬生的藏书分享空间。(李丹璐 摄)

港中大(深圳)校园里有一处具有典型中式园林风格的荷塘。(李丹璐 摄)

图为港中大(深圳)校园指示牌。(张玲 摄)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