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乘风破浪的盐田姐姐,原来是一代“粽”师
2022-06-03 10:4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这群乘风破浪的盐田姐姐,原来是一代“粽”师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3日讯(记者 黎阳 赖思为 实习生 魏紫萱)这几夜的夏风,把儿时记忆中的粽香又吹来了。6月3日,又一年的端午到来,清晨,分散在盐田大梅沙村各个角落的姐姐们聚在一起,瞬间,由锅碗瓢盆和欢笑声交织成的“交响乐”充斥了整个大梅沙村。

一代“粽”师

姐姐们的平日生活看似平常:带孙子、买菜、做饭,偶尔打个视频电话给长辈唠唠家常。然而每逢传统节日,他们就会在小院里,制作特色节令美食:清明做艾粄,端午包粽子,平时还会做茶粿……每一样亲手制作的美食,都是当地客家文化的传承,也是记忆的延续。

来了,就是梅沙媳妇

“来了,就要入乡随俗了!”姐姐们大多数都是早年间外嫁过来大梅沙的。她们的传统手艺都是跟村里老一辈习得的,一代代传承下来,得以保留至今。“村子里有一位老人家,她会做很多传统的食物,那时候我刚嫁过来,就跟着她学。”琼姐说。美食制作,成为了快速融入当地文化的方式,也给节日添了不少色彩。

包粽子

会不会做节令美食,成为了检验“梅沙媳妇”的标准之一。光阴流转,姐姐们从“梅沙媳妇”变成了母亲、婆婆和奶奶,也开始把传统美食制作的手艺流传下去。“我的媳妇看到我在包粽子,她也想学。我说,你起床太晚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我们从一大早就开始准备了!明天早点起床,跟我们一起包吧!”

端午节梅沙粽的准备工作是最细致的。首先要提前一周备好原材料,一包包买好放在家里,每个时间点都有必不可少的步骤:洗粽叶、晒叶子、炒花生米、捏馅料……环环相扣。

包粽子

“急不来!”她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从前很慢,一门手艺的传承是经历岁月洗礼的。“我刚开始学习包粽子的时候,手抓不紧,经常漏米。包了两三年,才不漏米,变得漂亮。包粽子需要耐心!”李姐一句话的工夫,一个四角平整饱满的梅沙粽就包好了。

包粽子,也低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厨房创造了许许多多幸福的瞬间。幸福的厨房,就是恰好有人喜欢做好吃的,也有人喜欢品尝。梅沙粽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不仅来源于本地取材,也来源于大梅沙村人对食物的一丝不苟和热爱。

老一辈的梅沙村人会特地爬上当地最高的山——梅沙尖采摘粽叶。“那时候的山还是一座没有被开发的野山,都是土路,坡度陡峭,高直峻立。爬到顶峰采摘粽叶的都是勇者,山上布满荆棘,有许多的野生动物,遇到毒蛇也是常见之事。”大梅沙村的姐姐们告诉记者,梅沙粽用的粽叶是梅沙尖箬竹紫背粽叶,比其他的粽叶更加坚韧,在包的过程中不易撕烂,所以平时包粽子都会用梅沙尖的粽叶。

现在的梅沙尖上有了登山栈道,每年五月中下旬,采叶人依然会上山摘新鲜的箬竹紫背粽叶。姐姐们会从采叶人手里买下几十把新鲜的粽叶,带回家里一片一片地用布擦洗,稍加修剪,用几道开水煮熟,自然晾干。“你看,本地的叶子包出来的粽子就是靓!”

本地梅沙尖粽叶

也许是清楚地了解采摘粽叶过程的艰难,姐姐们对于每一片粽叶都爱护有加。在处理粽叶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有裂缝的叶片。“我们包粽子啊,没有一片粽叶是浪费的,所有的粽叶都会利用起来。”琼姐捡起篮筐里一片破裂的叶子,放在手掌心上,又挑了一片稍小的叶子叠在上面。“你看,小的叶片本来很难包裹住粽子的,所以它可以和有裂缝的叶片进行组合做粽底,这样两片叶子就都不会浪费了。”

把两片粽叶叠起来

亚健康现象越来越普遍地存在,健康均衡的饮食在现代人的生活里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传统客家饮食口味偏咸,讲究香浓,下油重,梅沙媳妇们也对此做了更加平衡的改良:“我现在做饭都以清炒菜的客家口味为主,少放些油盐,也是为了全家人的健康考虑。”

梅沙粽

传统的梅沙粽是花生馅的,里面包含了瑶柱、蒜头、糯米等食材。梅沙媳妇们保留了传统做法的同时,再次改良成了更加健康的馅料:以五谷杂粮(燕麦、黑米、红米等)取代糯米,增加了食材的多样性,平衡膳食。李姐非常骄傲地解释新口味的由来:“五谷杂粮馅的粽子会健康一点,里面还用磨碎了的绿豆包裹住猪肉,更容易入口,肥而不腻。”

五谷杂粮馅的梅沙粽

“制作传统美食不仅是手艺的传承,也是让梅沙姐姐们之间产生了充满人情味链接。刚刚嫁过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通过制作传统美食而聚集,逐渐地变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好吃的。包粽子的时候,在微信群里喊一声,五分钟内就能把所有姐姐都聚齐。”琼姐笑着说,吃一口梅沙粽,就永远能记住这幸福的味道。

[编辑:邓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