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发新芽 乡愁可安放 宝安1990馆旧貌“焕”新颜
2022-05-19 07:2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古树发新芽 乡愁可安放 宝安1990馆旧貌“焕”新颜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5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5月17日上午,宝安区博物馆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宝安区1990馆举行,这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宝安区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启,宝安1990馆在经过几年精心改造提升后,终于和世人见面了。

1990馆揭开面纱,图为宝安区博物馆创新发展研讨会在1990馆内举行。深圳特区报记者刘钢摄

从宝安区新安二路的宝安1990公交站下站后,眼前的三座场馆呈“品”字形结构排开,空间疏朗开阔,富有现代感。步入文化馆内,玻璃幕墙的设计让室内光影流动,以前宝安群艺馆的台阶依旧保留,成为文化馆开展活动的阶梯艺廊,这让不少老宝安人记忆中的美好再次涌起。

古树发新芽,乡愁可安放。记者了解到,宝安1990由原来的宝安“老三馆”新安影剧院、宝安图书馆、宝安群众文化艺术馆改造而来,在推陈出新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宝安20世纪90年代文化印记,成为宝安又一特色的文化地标,实现“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老三馆”曾承载宝安人记忆

坐落在新安街道新安二路上的宝安“老三馆”,曾经是宝安这个人口大区、工业大区、经济大区最知名的文化场馆,也是当时珠三角地区最负盛名的文化硬设施,承载着无数宝安人的记忆,也记录着宝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老三馆”中,宝安图书馆历史最为悠久。该馆始建于1983年,其前身是宝安县图书馆。1989年,宝安县文化馆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打工文学刊物《大鹏湾》,成为打工文学的“黄埔军校”,一批批流水线上的打工作家从《大鹏湾》起步,并逐渐冒尖于全国文坛。

1990年8月,新安影剧院建成投用。1997年12月,宝安区群艺馆竣工落成。宝安“老三馆”一年四季展览不断、演出不断,是宝安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为宝安孵化培育了众多民间文艺团体,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开心超市”“周末音乐会”“文化茶座”每周上演。

2016年秋,见证了宝安30多年沧桑巨变的“老三馆”,由于建设使用时间较长、设施设备较为陈旧落后,亟待进行提升。由此,“老三馆”进入“宝安1990”时间。为了高质量地建设好“宝安1990”,宝安区委区政府通过举办国际设计竞赛,向全球征集升级改造方案。最终,“古树发新芽”方案胜出——在原有建筑中嵌入透明体块,在推陈出新的同时,注重对宝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发展,最大限度保留了宝安20世纪90年代文化印记,留住城市的记忆与乡愁,实现“城市修补与提升”。

宝安1990项目主创建筑师、深圳雅本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师费晓华表示,“宝安1990向世界展现了历史传承和城市活力的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真正成为老城复兴新地标。”

“在规划设计当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建筑的风貌格局,使老城区的街区机理与当代新元素完美结合。宝安1990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费晓华补充说。

●文化空间进一步扩大

在改造后的宝安图书馆1990分馆少儿阅览区,记者看到,整齐划一的书架上放置了许多绘本读物,配有低矮的桌椅供儿童阅读休息。分馆相关负责人方玲介绍,“不同于总馆的定位,这里以服务老城区居民为主,体现科技感,侧重科普教育。”分馆面积8253.91平方米,地上七层,每个楼层设置不同的主题分区,如低幼与少儿阅览区、报刊阅览区、文学与社科阅览区和小型展览区等。

文化馆内将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交流展示厅、培训教室等公共空间,融教学培训、交流展示、创作开发、文化服务于一体,成为全区广大市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并承担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公益性的展览展示等任务,主要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群众文化前沿阵地和展示窗口的作用。

由新安影剧院改造而来的音乐厅,是三馆中变化最大的馆,一楼为小影厅与音乐厅,将承担剧院演出任务及电影放映,设有602个座位。步入音乐厅内,舞台庄严气派、宽敞明亮,这一音乐厅将填补宝安区没有专业音乐厅的空白。

宝安1990改造后的一大亮点,是面积的扩大,通过地下空间的挖掘和扩建,三馆新增地下面积29184平方米,文化生活的空间进一步提升,功能也不断优化。音乐厅负一层,设有7个文化展厅、13个对外开放的文创空间、3个小影厅。据悉,负一层未来将与地铁12号线新安公园站直接接驳,三馆地下连通,乘坐地铁可达。负二楼和负三楼则为停车场,设有263个停车位。

费晓华介绍,“我们扩建了地下公用设施和地下公共通廊,将老建筑连通到了建设中的新安公园地铁站,使现代化的地铁资源惠及老城区的文化设施,促进历史建筑的提质增效,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宝安图书馆1990分馆的展示墙上,展示了不少市民在公众号留言的截图,“宝图的老馆不仅是80后90后的记忆,也是我们这一代00后的记忆。从4岁起我去过老馆无数次,那里承载了我太多儿时的回忆。”“还记得那年办下的读书证,它是我落地深圳的第一个标识,也是我对深圳文化的第一印象,期待升级后的再见。”

看宝安1990,熟悉的风景依旧。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明军感慨,“重温1990,畅想文化宝安,希望宝安1990重回大众视野,回到老百姓中间,让市民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