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从又一次“拼了”中感受深圳经济韧性

条评论立即评论

从又一次“拼了”中感受深圳经济韧性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特约评论员丨李强

爱拼的深圳,这次又拼了。

为持续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鼓励市民留深过节,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从4月28日起,深圳向消费者陆续发放5亿元消费券,更好满足市民购物、美食、旅游等消费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促进各类消费有序恢复。

消费是稳市场、保增长的“压舱石”。经济运行是从消费到生产到分配再到消费的循环链条,消费减少会导致生产不足,收入下滑,进而消费被抑制。一个地方经济韧性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热不热、需求旺不旺。


深圳市民的消费热情被一“券”点燃。仅以蛇口一家潮汕小吃店为例,消费券一出,门店的人流量明显提升,“五一”假期开始日销量就翻了6倍。除了开启“买买买”模式,市民参展、观影的热情也逐步高涨,“五一”假期前两日票房排名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一。文化消费券激发购书热情,市民尽享假期阅读时光;新增购车指标+“以旧换新”补贴,市民购车欲望强烈;购置补贴落地,促进消费带动生产……消费热情一触即发,市民口袋里有钱,也愿意花钱,消费潜力巨大,这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韧性”。

“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市民之所以“买得欢”,说到底在于对“深圳制造”产品“瞧得上”“用得着”。深圳发放5亿元消费券的种类安排上,除了发放餐饮和文旅等消费券,促进实体消费回补,还通过在电商平台设立“深圳优品专区”,推广“深圳制造”产品,带动终端消费和工业制造的双重发展。市民的“买买买”,凸显对本土优势产业产品的认可,生产出来的东西顺利通过市场的检验,赢得市民的青睐,这就说明产业布局、产业链条、生产工艺、产品形态等诸多方面精密紧凑,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一个地方经济韧性强不强,说到底要靠产业和产品说话,要靠核心竞争力说话。

没有经济运行的“稳”与“进”,又何以有韧性的“强”与潜力的“大”?但要想实现高水平上的稳,要想“稳”得精彩,“进”得漂亮,就必须一次次地拼,任何地方的“稳与进”都是干出来的。

又一次的拼,只是深圳“拼了”的一个缩影。3月25日,深圳发布惠企纾困“30条”,以一揽子政策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以超常规举措充分提振市场主体信心;4月7日,深圳发布《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金融政策“组合拳”,支持力度再加码,覆盖范围再扩展;4月9日,深圳再推壮大市场主体“30条”,旨在让市场主体“生得快”“育得多”“长得大”;截至目前,深圳已公布26个部门70多个咨询电话,发布了政策解读的“百问百答”……在“稳与进”的行进之路上,我们最想看到的就是“拼”。在很大程度上,“拼”了就是“稳”了,就是“强”了,就是“大”了。

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多发的复杂形势,爱拼的深圳更加奉行“爱拼才会赢”,永葆“创”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阻击本土疫情、支援香港抗疫、保障城市平稳有序运行三重任务压力之下,克难前行,实现平稳开局,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成效显现。

从“双链”和“战新”看“进”的基本盘,从投资和改革看“进”的潜动能,从消费和就业看“进”的发力点,从纾困和应变看“进”的聚合剂,从“双区”和“双改”看“进”的主基调,深圳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产业结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兴未艾,深圳将在做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中不断夯实经济的韧性。

经济强韧性和发展大潜力是一次次拼出来的。感受深圳经济韧性,我们更加坚信:爱拼才会赢,爱拼一定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