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为什么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中国底气何在

为什么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中国底气何在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中国为人民生命健康而战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实际行动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进一步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中国为人民生命健康而战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实际行动。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一)

什么是“动态清零”?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这是在两年多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全面开展医疗救治……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1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200个,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中国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8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础为基点,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一系列精准防控举措迅速落地,中国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二)

为什么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由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更是由中国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决定。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却因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全球累计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已超过610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7978万例,死亡病例超过97万例,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使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了1.13岁。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有累计超1270万名美国儿童确诊感染新冠,占全部确诊病例的19%左右。

中国拥有特殊的人口国情,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疫情、实现“动态清零”十分必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通过主动的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免疫长城”,保护人民免受疾病危害。

严谨的科学研究推演证明: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抗疫历程两年有余,中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流感论”“新冠病毒共存论”频频出现,对此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冠肺炎绝不是“大号流感”。

有关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下降,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

马晓伟表示,面对疫情反复冲击,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松口气、歇歇脚、等等看”的心态,对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如果不管“防”,只管“治”,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击穿危险。

“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依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三)

中国有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吗?

两年多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的第一道防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在24小时内完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超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当前,中国总体检测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份/天。

在此轮收治、隔离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过程中,方舱医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实现“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82家,分布在19个省份的46个地市,床位总计11.55万张。

——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

为了将疫情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发生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封控区封闭隔离,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强化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强化落实社区防控举措、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着力做好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加强社区防控人员培训……社区正成为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基础。

从面对突发疫情应急围堵,三个多月时间实现将疫魔驱离武汉,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有效快速扑灭30多起聚集性疫情,再到“动态清零”全链条精准防控,中国始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精准防控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自2020年4月以来,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反过来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

实现“动态清零”,中国底气何在?

答案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果断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与病毒殊死较量后不断提升的防疫本领,更是每一名为抗疫勇献涓滴之力的中国人民。

进入3月份以来,外防输入压力明显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实现“动态清零”难度升级,这需要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向吉林、广东、山东等省份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一批批医护人员赶往抗疫前线,方舱医院加速建设;“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物流配送有序高效;社区工作者们坚守防疫一线,群众主动遵循防疫规定……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与疫情两年多殊死较量,中国防疫本领不断提高——

印发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24小时完成区域核酸检测;出台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2至3家方舱医院;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中国正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让防疫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14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

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

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总人数达12.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12亿人。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动态清零”贡献一臂之力。

(五)

中国如何实现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中国正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千方百计保障民生,让防疫举措更具针对性。

2020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交出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美国《纽约时报》21日报道称,中国仍有可能在不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大范围干扰的情况下遏制新冠疫情。2022年3月疫情发生后,深圳严格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落实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全力推进“两统筹”,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加快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速度,科学组织区域核酸和抗原检测,确保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

延伸阅读

3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在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撰文《时不我待 科学精准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

全文如下(上下滑动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

时不我待

科学精准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

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指出明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做到疫情发现更早、疫情处置更快、防控措施更精准、服务群众更到位,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控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救治,尽最大努力做到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患者。针对近期疫情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迅速派出国家工作组,赴吉林等省份,深入一线指导疫情处置工作,会同当地共同分析研判疫情形势,研究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患者医疗救治,全力阻断疫情扩散蔓延。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要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较多的新情况,及时印发第九版诊疗方案和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等,要求做好病例分类救治,确保有肺炎表现、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及老年患者,收治到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救治;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收治到方舱医院,推进有效抗病毒药物使用,坚持中西医结合,关口前移,防止轻症转重症,防止出现重症和死亡。

修订诊疗方案并不意味着防控政策的放松,而是与当前我国防控形势的精准对接。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要着力加强防治能力建设。通过近期防控实践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容易引发病例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必须做好隔离资源的储备,避免出现“小、散、乱” ,确保“应隔尽隔”、规范隔离。必须建设方舱医院, 确保在需要启用时,快速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缓解当地医疗资源紧张。必须提升早发现、早处置能力,加强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流调、核酸检测、监督等专业化队伍水平。

各地按照平急结合原则和工作实际,加强隔离资源储备,有的建设大型专用隔离场所,有的改造一批符合要求的集中隔离点,有的建立备用清单,有的建设入境人员隔离医学观察“健康驿站”。推动方舱医院建设,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82家,分布在19个省份的46个地市,床位总计11.55万张。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全国总体能力超过4000万份/天。

● 科学精准、动态清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

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抗疫本身就是促发展。要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算大的“民生账、经济账、社会账”。做好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最好的营商投资环境,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支撑。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做到“动态清零”,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严格的防疫措施,会给部分地区、部分人群带来一些不便,但这些影响是短时间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仍然可以保证全国大部分地区和人群的正常生活。

“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如果不管“防”,只管“治”,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击穿危险。

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将监测防线再前移一步,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发布第三版区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指南,更加科学精准地划定核酸检测范围,要求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科学调整出院标准。

新冠病毒是全人群易感。老年人、儿童等群体免疫力要弱一些,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将会增大,接种疫苗将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目前,各地多措并举推进疫苗接种,提供便民服务,保障接种安全,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开展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截至3月2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亿6312.9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为12亿4191.3万人。

● 保障好群众就医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保障好群众就医需求,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保障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至关重要。疫情当中,保障正常医疗秩序、保持医疗服务连续性,始终是我们最为重要的关切。对于有就医需求的群众,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不得推诿拒诊。医疗机构设立“缓冲区”,及时救治患者。对于透析、放化疗患者以及孕产妇、新生儿等特殊群体,指定医疗机构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允许开具长期处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服务。

各地设立“黄码”医院,开通“云门诊”,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开展线上健康指导、健康宣教等,多渠道、多方式保障百姓就医需求。让有看病需求的居民能够出得了小区的门,进得去医院的门。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全身心、全天候投入高强度的防控工作,连续奋战一线。要采取更多务实、贴心、暖心举措做好工作保障。充分考虑医务人员的家庭情况和身体条件,统筹安排,做好后备力量的储备,落实联系帮扶制度,解决后顾之忧,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解决老百姓在疫情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以社会治理能力的进步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持续加大督查力度,压实“四方”责任,严防漏洞,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就是胜利。

编辑整理 | 龙华同心圆

内容来源 | 共青团中央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