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畅通人才“大循环” 构建人才工作新发展格局

条评论立即评论

畅通人才“大循环” 构建人才工作新发展格局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重要评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更加坚定走“必由之路”的自信》。文章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就务必坚定不移畅通人才“大循环”,盘活人才“蓄水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推动构建人才新发展格局,实现人才引领创新发展。

畅通全球人才大循环,助推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畅通全球人才大循环,就是要把握全球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变迁的新特征、新结构、新趋势,大力推动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要“海纳百川,引才用智”,不断打开人才对外开放的大门,加大海外空间、全球布局的拓展力度。要绘制海外人才地图,发挥好驻海外人才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联系服务人才功能,精准引进一批适应区域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要提升人才回国(来华)停居留便利性,畅通海外人才流动渠道。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加快人才“走出去”的步伐。要在发展全球人才方面多向赋能、多向发力,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学习交流,通过境外高校联合培养、互换交流等方式,锻炼培养外向型复合人才。要对外派驻优秀人才,支持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设,鼓励本土跨国企业聘用所在国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技术交流与技术“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人才的竞争力。

畅通国内人才大循环,建立人才流动“高速路”。目前,国内人才自然循环流动还存在诸多“壁垒”,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用人成本大幅提升,人才评价、资格互认、技术等级难以兼容,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养老服务等政策衔接不畅。因此,务必畅通国内人才大循环,强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凝聚创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释放人才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可优先在相关区域建设人才发展试点区,淡化户籍制度,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完善职业资格互认,强化科研资源共享,提升社保、医疗、教育等服务水平,构建适宜人才流动的良好环境。要强化制度革新,建立人才发展协同机制,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与重点支持产业的协同,大力推动技术资源市场化。要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给予企业、科研团队充分的主导权、开发权,使人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畅通区域人才大循环,构建人才“共享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树立了区域人才工作“一盘棋”思想,淡化地域间人才发展的“楚河汉界”,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人才观。“单打独斗”不如“联手共赢”,要强化区域间的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支撑区域“人才共享”“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服务共享”,加强人才与人才的“物理对接”。要探索建立区域间人才合作机制,支持组建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标准创制及重大研究活动,实现人才与人才的“化学反应”。要探索“人才飞地”模式,在人才资源集中区域设立孵化基地、研发平台、人才工作站等人才集聚平台,破解基层引才用才困局。(陈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