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澜澜往昔 | 草菇场一巷碉楼背后,承载温暖乡情

澜澜往昔 | 草菇场一巷碉楼背后,承载温暖乡情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早在清康熙年间一支江姓族人迁至观澜田背建村落户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那时,由于观澜地处惠州、东莞、宝安交界水网密集,交通便利在观澜河岸逐渐形成了墟市聚集△观澜古墟渡头区示意动画随着广州“一口通商”政策,白银大量流入观澜墟正式建立,商业贸易渐趋繁荣客家的移民增多,形成许多自然村落原先在田背村的江氏族人也到观澜墟旁边建立了新村,名为仲光园如今,仲光园、麻园以及三栋屋村三座自然村被纳入到三栋屋村之中今天澜澜往昔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位于其中的草菇场一巷碉楼/草菇场一巷碉楼/草菇场一巷碉楼位于三栋屋村内这里与观澜古墟仅仅隔了一条马路据乡亲口述,这栋4层高的碉楼建于1982年,为爱国商人江瑞英所建。江瑞英年少有为,在外经商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不仅捐建田背桥,建村建房,大得民心。碉楼呈现出中西合璧样式形制复杂,规模宏大碉楼下拖屋共13开间形成一处碉楼院碉楼顶部如意云纹包角天台四面都设有铳斗其中三面铳斗上均雕饰有花纹图案有两处花纹上涂饰的红色颜料依然清晰可见另一面则雕着八卦图,图案已有残缺碉楼在观澜文化小镇的碉楼群中草菇场一巷碉楼也有着独树一帜的气质不仅是因为建

早在清康熙年间

一支江姓族人迁至观澜田背建村落户

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那时,由于观澜地处惠州、东莞、宝安交界

水网密集,交通便利

在观澜河岸逐渐形成了墟市聚集

△观澜古墟渡头区示意动画

随着广州“一口通商”政策,白银大量流入

观澜墟正式建立,商业贸易渐趋繁荣

客家的移民增多,形成许多自然村落

原先在田背村的江氏族人也到观澜墟旁边

建立了新村,名为仲光园

如今,仲光园、麻园以及三栋屋村

三座自然村被纳入到三栋屋村之中

今天

澜澜往昔 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

位于其中的草菇场一巷碉楼

/ 草菇场一巷碉楼 /

草菇场一巷碉楼

位于三栋屋村内

这里与观澜古墟仅仅隔了一条马路

据乡亲口述,这栋4层高的碉楼建于1982年,为爱国商人江瑞英所建。

江瑞英年少有为,在外经商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不仅捐建田背桥,建村建房,大得民心。而后又赴港经商,接管了光绪十年(1884)创建的“维安祥金山庄”。江瑞英利用这个商铺,热忱接待旅居海外的华侨乡亲,提供往返栖宿饮食,深得客属侨胞信赖。宝安华侨一贯喜欢寄钱回乡建房屋碉楼,外汇源源不断汇入他的钱庄。赚了钱,江瑞英回到家乡,在观澜墟边,和江氏族人一起建立了新村,其中就包括这栋草菇场一巷碉楼

碉楼呈现出中西合璧样式

形制复杂,规模宏大

碉楼下拖屋共13开间

形成一处碉楼院

碉楼顶部如意云纹包角

天台四面都设有铳斗

其中三面铳斗上均雕饰有花纹图案

有两处花纹上涂饰的红色颜料依然清晰可见

另一面则雕着八卦图,图案已有残缺

碉楼

在观澜文化小镇的碉楼群中

草菇场一巷碉楼也有着

独树一帜的气质

不仅是因为建筑自身的特点

更因为它是凝聚了

观澜古墟乡情的一栋建筑

/ 观澜古墟老街坊联谊馆 /

2018年,经观澜古墟老街坊联谊会筹款修缮

原本废旧的草菇场一巷碉楼焕然一新

其中有一间被辟为

观澜古墟老街坊联谊馆

成为了旅居在外的观澜人

回乡的“必经之所”

会馆里,挂有许多老照片

其中有两张和江瑞英有关

一张是摄于1923年

与保良局总理的合照

另一张照片是摄于1931年

与华东院三院总理的合照

历史用定格的画面

见证了江瑞英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也见证了昔日观澜河的繁荣

与观澜古墟的繁华

观澜古墟华侨众多

而“家乡”永远是旅居在外者的牵挂

对于星散各地的观澜古墟街坊来说

观澜的旧人、旧物、旧地牵动着他们的心

为此,观澜古墟老街坊联谊会应运而生

他们定期组织大规模回乡联谊的活动

老街坊边喝茶边叙旧

老碉楼又成为了承载观澜人

温暖热闹的情感记忆的重要之所

△ 2019“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在会馆前举办了老街坊联谊会活动

想要更详细了解

草菇场一巷碉楼信息!

点击下方使用我们的

观澜文化小镇碉楼云导览小程序吧!

用搜索锁定“草菇场一巷碉楼”

聆听语音讲解碉楼的故事

点击360度观看碉楼全貌短视频

一起感受观澜的乡愁记忆

参考资料:

1.《江瑞英父子:深圳著名的侨领家族》(彭全民 廖虹雷)2014

2.《对话古建筑·龙华》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 2021

- END -

编辑整理丨龙华文体云

内容来源 | 观澜文化小镇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