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宝安计划三年建成“一十百千万”园区布局体系,年内拓展45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
2022-03-09 22:41
来源: 滨海宝安
人工智能朗读:

南方日报|宝安计划三年建成“一十百千万”园区布局体系,年内拓展45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

城市产业空间

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载体

是城市产业发展的

空间平台和关键要素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

今年

宝安将打造高质量产业空间的

重要性、紧迫性提到新高度

宝安区委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

“以高质量产业空间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区委七届二次全会报告又将这一要求融入宝安区“422133”工作主框架,要求做实四大制造业片区基本盘,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

在宝安区2022年“一号文件”的开篇,空间问题被率先点出。

为突破瓶颈,宝安将“着力破解掣肘制造业发展的空间难题,通过连片整备、科学规划,全面推动存量产业空间整体统筹”,并明确了“大力开展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保障重点企业产业空间需求”等具体举措与目标任务。

伴随着《宝安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正式印发

一系列围绕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的攻坚行动拉开序幕。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宝安也正将产业空间的拓展与优化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解决空间这个老问题谋划新思路。

从单兵到会战

区街联动打造“1113”示范项目

在深圳,土地资源紧张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产业大区宝安而言,用电难、用地贵不仅困扰着民营企业,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制造业外迁的焦虑。

然而纵观全市,宝安的土地面积已是各区(除深汕特别合作区外)之最,辖区面积达39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也超过72平方公里。产业空间不足症结在何处?

在2月25日举行的宝安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大会战启动仪式上,宝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孟锦锦直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宝安区不是没有空间,而是产业空间挖潜力度不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业空间供需存在错配,老旧园区占比较大,地均产出效率偏低。”

在她看来,如果说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是守住工业基本盘的总抓手,那么打造高品质产业承载空间就是夯实塑强工业“基本盘”的“定盘星”。为此,宝安将通过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大会战,全力打造一批高标准高品质现代产业园区,助力宝安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

不同于过往由单个部门或主要负责部门把责任一肩挑,今年,宝安专门成立宝安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通过跨部门、跨层级的顺畅联动,推动各类工作的高效落实。据了解,该小组成员涵盖区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创新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建设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公共物业管理局、湾区发展事务中心、投资推广署,以及全区十个街道办事处等20余个相关部门。

此外,在工作实操层面,宝安提出打造“1113”示范项目,即通过在各街道打造园区提质增效试点示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布局“一街道一示范园区”,按容积率提升、拆除重建、综合整治、转型增效等四种类型,每个街道落实1个提容试点项目,每年增加至少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个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每年整治至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个“工改M1”试点项目,每年增加至少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个转型增效试点项目,每年优化至少1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今年,宝安预计至少新增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优化25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从盆栽到苗圃

建设“一十百千万”园区布局体系

宝安区的工业化起步较早,也因此较早便发现了产业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批批企业在发展浪潮中有的实现升级,有的被市场淘汰,唯独留下老旧厂房占据了本就供应不足的土地资源。

“产业空间与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回馈联系,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会带动产业空间品质的优化,反之通过主动优化产业空间的质量,也可以吸引高质量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近年来,宝安在优化产业载体方面做过诸多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例如,以桃花源智创小镇为试点,探索“政府主导+国企实施+街道社区参与”推进旧工业区改造升级,形成综合整治的“桃花源模式”;以全至科技创新园为样本,出台全国首个“工业上楼”指引,拓展工业楼宇空间,最大限度满足生产制造、研发办公等多种需求。

在5G热潮下,宝安区率先建设“5G+AIoT”产业示范园区,探索构建5G创新应用企业孵化平台,打造了深圳首个5G数字产业园、首家5G网红直播基地——宝安区福永智美·汇志,推进新型园区产业的智慧化建设与升级。

今年2月,距离宝安“一号文件”发布后不到一周,《宝安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便正式印发,透露出宝安突破空间瓶颈的决心。

《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宝安将按照近期、中期、中远期分阶段谋篇布局,建设成具有宝安特色的“一十百千万”园区布局体系。其中,一包括一地图、一规划、一政策,十即十个示范性园区,百是百万平方米产业保障房,千指千万平方米空间增量,万为万亿级产业生态。

不难看出,宝安高质量园区建设正从栽盆景迈向种苗圃,从造样板、树典型到系统构建一整套体系机制。

“2022年宝安区将全面推进全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宝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宝安提出包含15大举措的五大工程,即产业园区基础支撑体系巩固、产业空间增量供给强化、产业空间存量品质优化、空间使用成本调控及园区运营效能提升。接下来,宝安将按照“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作战思路,开展全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

从增量到增效

探索构建多维立体的园区空间

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园区的空间形态愈发丰富,除了土地、基础设施等物理空间硬载体,园区内部虚拟空间带来的软连接也越发受到关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贺灿飞指出,在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集群内部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空间集聚水平的提升未能带来预期的规模效应,导致产业“集而不群”。“原因在于建立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用地效率的提升,而忽略了对于产业集群内部知识链的建设。”贺灿飞认为,这导致集聚的企业间在创新、研发、生产过程中缺乏互动联系基础和共享信息平台,即空间距离的邻近并没有促使企业间知识交流与生产互动更为便利和有效。

在多年的实践中,这一问题也受到宝安的关注。在此次《方案》列明的工作任务中,第一项便是完善数字化产业地图,提出立足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在园区智慧管理系统上建设“现状基础图+未来布局图”;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统筹全区现有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衔接和落图,充分发挥产业地图指导作用。

园区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成为影响企业选择的重要方面。“新一代产业员工及科技研发人员对舒适、舒服的工作环境及配套生活休闲设施的要求更高,旧园区重生产轻生活等不足也日益显现。”宝安区政协2021年度重点提案《关于持续推动宝安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上市企业“总部基地+产业园”落地的提案》写道,没有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就吸引不到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产业员工;吸引不到足够规模的高水平产业员工,就难以支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兴平看来,面向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和新技术的支撑,需要系统化配置各类产业服务空间,形成从要素集聚、制造、流通、消费全环节的产业服务空间,涵盖从生活到生态的全领域产业服务体系。

这也将在宝安变为现实。根据《方案》,宝安将探索产业综合体开发模式,鼓励建设主体连片开发,在保证更新项目主体方向为普通工业功能、生产制造用房面积高于改造前的条件下,尝试通过规划调整方式补充一定比例的商住用地,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综合体。

审校 / 郑礼军

责编 / 李庭新

编辑 / 蔡璨

校对 / 高崇文 胡洁贞

来源 / 南方日报

记者 / 胡百卉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