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措施有何亮点?国家发改委这场发布会说明白了
2022-01-27 08:3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措施有何亮点?国家发改委这场发布会说明白了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月2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兴东 李萍)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再获重磅支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深圳特别措施》),1月26日,该特别措施正式发布,涉及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6大领域,包括24条具体措施,并提出了若干项配套政策。


当天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在北京、深圳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特别措施》创新亮点、示范效应和落实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以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研究制定特别措施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服务业为重点试点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也明确“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制定《深圳特别措施》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即坚持中央定位,突出深圳优势;坚持守正创新,突出示范推广;坚持高位赋能,突出要素集聚;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协同配套,为全国层面放宽准入探索更加完善的改革路径。

赵辰昕说,选择深圳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就是围绕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准入环境、破除准入壁垒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以此探索更加灵活、更加科学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协同高效推进《深圳特别措施》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努力将《深圳特别措施》打造成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基础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圳特别措施》涉及部门多、波及面广,推动落实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每一条特别措施实施中的进展成效和存在问题,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推动,建立工作机制,压实地方责任,抓住重点措施、产业链协同、政策配套、龙头企业等关键环节,确保《深圳特别措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扎实落地。

努力为全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作出示范

覃伟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深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坚决完成好中央交给深圳的使命任务,努力为全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作出示范。

覃伟中说,《深圳特别措施》突破力度很大,涉及领域很广,含金量很高,对于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说,《深圳特别措施》围绕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在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六大领域提出了24条放宽市场准入具体措施,是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完善行业准入与监管机制、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探索,是助力深圳加快汇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动力的重要一招,有利于全面增强投资信心、激发创新活力,有利于破除制约市场主体进入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类隐性壁垒,有利于强化深港澳更紧密合作,为全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探路。

在谈到如何推动《深圳特别措施》落地实施时,覃伟中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有关部委和广东省的指导支持下,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把实施《深圳特别措施》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任务来抓,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建立健全与放宽市场准入领域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调整机制,开展全过程动态评估,切实加强实施监管,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全力推动24条措施落地落实,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条件具备时在深研究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

《深圳特别措施》中的一些条目,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全国率先布局相关领域改革,具有突破性意义。1月26日的专题发布会对相关创新性和突破点进行了解读。

据介绍,在科技领域,《深圳特别措施》中放宽数据要素交易和跨境数据业务市场准入的措施,提出发挥深圳开展数据交易的立法、区位和平台优势,在条件具备时,研究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市场准入环境的措施,创造性提出在深圳设立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搭建世界级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平台,打破制约产业发展和创新要素流动的信息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有力推动深圳乃至全国先进技术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

对此,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表示,深圳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30%,规模和质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深圳将充分利用《深圳特别措施》,聚焦培育高频标准化交易产品和场景、制定数据交易制度规则和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的数据交易服务体系、探索国际数据合作等四个方面,建设数据交易场所,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在金融领域,《深圳特别措施》中提升农产品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支持能力的措施,提出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农产品供应链产业链核心企业,开展存货、仓单、订单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升贸易跨境结算便利度的措施,提出支持境内银行制定供应链优质企业白名单,优化供应链核心企业对外付款结算流程,研究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

深圳将建电子处方中心推动互联网处方药销售

医疗领域相关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应强烈。《深圳特别措施》着力创新医药和医疗器械、互联网处方药销售、医疗机构资质和业务、人类遗传资源审批等方面准入机制。

据介绍,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限制的措施,提出一系列支持举措,降低创新药、医疗器械、AI医疗算法等市场准入门槛,充分激励优秀药械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提升深圳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试点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的措施,提出建立深圳电子处方中心,将与已批准试点的海南电子处方中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条件成熟时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处方药互联网销售,让网络购药惠及更多群众。

深圳如何推动相关举措落到实处、加快医药健康事业发展?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介绍,目前深圳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40个创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医疗器械领域2021年产值规模近千亿,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下一步,深圳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推动医疗健康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即扶持第三方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发展,推广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放宽医疗机构资质和业务准入限制。

进一步优化养老托育市场发展环境

在教育文化领域,《深圳特别措施》中优化网络游戏、视听、直播领域市场环境的措施,提出推出一揽子支持政策加速推动深圳网络游戏、视听、直播等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引导相关新模式新业态健康良性发展。

在交通领域,《深圳特别措施》中构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准入标准和开放应用平台的措施,提出全方位支持深圳率先在搭建底层数据体系、探索智能网联无人系统产业化应用、开展多场景运行试点等方面先行先试。放宽航空领域准入限制的措施,提出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低空飞行管理协同,优化调整大湾区空域结构,从整体上提升大湾区和深圳机场的客运、货运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航运优势,拉动大湾区经济增长。

《深圳特别措施》还提出了一些关系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创新举措。

在城市治理中,《深圳特别措施》提出推动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措施,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健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为创造性开展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撑。

为妥善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深圳特别措施》提出进一步优化养老托育市场发展环境,在物业获取、设施改造、统一标准、运营监管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和国有企业作用,在机构运营、服务提供、行业自律等方面更好发挥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作用。要求深圳在相关领域积极探索,为普惠型养老托育产业作出示范,减轻家庭养老育幼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

六大领域24条具体措施

一、放宽和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领域市场准入

(一)创新市场准入方式建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平台

(二)放宽数据要素交易和跨境数据业务等相关领域市场准入

(三)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市场准入环境

(四)优化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方式

(五)支持设立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

二、完善金融投资领域准入方式

(六)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支持能力

(七)推动深港澳地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

(八)提升贸易跨境结算便利度

(九)优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环境

三、创新医药健康领域市场准入机制

(十)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限制

(十一)试点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

(十二)优化人类遗传资源审批准入服务

(十三)放宽医疗机构资质和业务准入限制

四、放宽教育文化领域准入限制

(十四)支持深圳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十五)优化网络游戏、视听、直播领域市场环境

五、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准入放宽和环境优化

(十六)优化邮轮游艇行业发展市场准入环境

(十七)统一构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准入标准和开放应用平台

(十八)放宽航空领域准入限制

(十九)支持深圳统一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六、放宽其他重点领域市场准入

(二十)完善深圳珠宝玉石行业准入体系

(二十一)放宽通信行业准入限制

(二十二)开展检验检测和认证结果采信试点

(二十三)放宽城市更新业务市场准入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十四)优化养老托育市场发展环境

[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