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卡丨《54321》共赴一场“未来之约”!

打卡丨《54321》共赴一场“未来之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5..4..3..2..1..没有黑暗,也就没有所谓的光当自己的探险家宇宙在未来等你2022年1月10日,艺术家、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戴耘为侨城坊广场创造的公共艺术作品《54321》首次正式亮相。《54321》作为极具现代感和标志性的艺术装置,为现代化的侨城坊带来艺术的活力感,也为广场打造了一个可供人们互动的魅力空间。在项目前期的创意阶段,我需要思考如何既能使得公共艺术的特质能够跟侨城坊有一个良好的结合,让这件装置既能表达深圳这个聚集了大量年轻人的地区的活力感;又具备独立的特色,区别于其他潮玩形象

5

.

.

4

.

.

3

.

.

2

.

.

1

.

.

没有黑暗,也就没有所谓的光

当自己的探险家

宇宙在未来等你

2022年1月10日,艺术家、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戴耘为侨城坊广场创造的公共艺术作品《54321》首次正式亮相。

《54321》作为极具现代感和标志性的艺术装置,为现代化的侨城坊带来艺术的活力感,也为广场打造了一个可供人们互动的魅力空间。

艺术装置的灵感来源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通体采用金属和亚克力,高达10米,采用太空舱的外形设计,走入这一太空舱,可以看到顶部的圆形屏幕上播放着太空的画面,观者仿佛瞬间被带入浩瀚星空,从宇宙视角直接体验太空的惊奇和技术的力量,也随之产生⼀段对人类科技历史的情感共鸣。

其极具科技感的造型和侨城坊具有后工业时代特色的综合体建筑相互映衬,更加彰显侨城坊结合人文气质与工业质感的独特氛围。

艺术家将拥抱科技、创造未来的价值理念寓于作品,创造出人、环境与艺术三者交融的体验,让不同圈层和年龄的人都能最大化地在侨城坊的公共空间中与艺术发生连结,凝聚成一个未来共同体。

《54321》是著名艺术家、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戴耘接受侨城坊特别委任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戴耘老师在下文的访谈中为我们介绍了作品背后的来龙去脉:

- 对话《54321》装置艺术家:戴耘 -

戴耘

艺术家、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

其多件作品被收录在《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0—2005年《中国雕塑》杂志第一期封面等重要的专业文献杂志中,并被美术馆、市政府及个人收藏。

这次《未来之约》揭幕的作品是您和侨城坊的首次合作吗?是什么样的契机使双方开始的呢?

这次是和侨城坊的首次合作,侨城坊公共艺术的负责人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作品。在朋友的介绍下,两位负责人拜访了我在大鹏的工作室,我工作室中原先有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午后”,但和侨城坊的需要并不完全契合。我们经过交流和探讨,决定另选题材制作一件新的作品。

作品从创意到完成执行一共历时了多久?这期间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10个月。在项目前期的创意阶段,我需要思考如何既能使得公共艺术的特质能够跟侨城坊有一个良好的结合,让这件装置既能表达深圳这个聚集了大量年轻人的地区的活力感;又具备独立的特色,区别于其他潮玩形象。我们照着这个方向不断思考和尝试,在创作过程中也跟侨城坊的管理层们保持着沟通,逐渐对这个场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最终选择了三版方案中首推的这一版方案呈现给大家。

主题“未来之约”想传递什么样的含义?

装置本身拟太空舱的形态是一种未来的象征,“未来之约”是对大家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的一个邀请,希望参与者协力创造一个未来的场域,同时也传递对于建立科技智慧城市的美好向往。

作品的标题也很特别,叫做《54321》,寓意火箭发射时的倒计时,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标题?

装置的创作初始阶段恰逢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作品名《54321》的由来,是赋予情景感的倒计时数字排列,是对未来与将来的表达,是科技智慧城市,算法、数字逻辑的体现,有很多个维度。

您希望通过艺术装置创造一种什么样的公共环境?考虑到设计和制作的过程,您是如何做到让作品满足观众和游客需求的?

《54321》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公共”二字就说明这件作品需要针对这个空间的在地性去做贴切的创作。《54321》在造型和功能上做了很多功课,来适配侨城坊不同圈层居民、游客的特性,让每个人都有逗留的理由:年轻人、精致家庭、文艺爱好者……

我希望藉由这个象征无限想象力的艺术品,以未来者的形象创造一个场域,让作品成为赋能社区广场的地标指引。这件装置在具有使用价值的同时具备强大的凝聚属性,为社区的广场生活赋能,提供多元的生活方式。

您最为人所熟知的艺术创作可能是用红砖、水泥制作的一系列雕塑。这次《54321》使用了截然不同的造型、材料和技术。您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大胆突破的呢?

其一,艺术家不一定要固化在常用的材料中;其次,我以往的大型公共艺术创作,也用过其他多元的材料,如拆迁雕塑、废旧玻璃钢、或者是石材、植物等等,只是“红砖”这个标签似乎成为了我的创作符号,其实针对不同的项目,我使用过不同的材料。《54321》主体使用了亚克力和金属,以和广场的整体风格相适宜。

公共项目的执行往往来自一股合力,您在落地这件作品时得到了哪些支持?

首先,主办方对于项目是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给予了我最大的创作自由。项目从构思到落地,基本没有做太大调整,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我的创作思路,也对于项目施工工作中涉及到的技术计算、结构承重、型材要求等给予了很大的指导和帮助,这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一次合作。我在深圳技术大学带领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个作品的创作,無設空间设计事务所团队也在执行工作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有一种观点认为艺术和科技结合是未来艺术内容发展的大趋势,对此您怎么看?

我举一个例子,一百多年前影像技术的出现,无疑是给大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新的视角。我认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或新的实现手段,但核心还是在于其中所传达的观念以及承载的精神内核,这才是所谓大趋势的根本。

您驻扎深圳多年。深圳近年来不断涌现各种异彩纷呈的艺术展览,也在为建设智慧城市而努力。您对深圳的艺术生态有什么期待?

深圳近两年的展览活动比以往热闹了许多,但真正好的作品依然需要时间的沉淀。某位艺术批评家曾说,深圳的艺术生态虽然变得越来越热闹,但实际上从这个城市本土生长出来的成熟作品还是不多。我非常期待深圳本土的艺术创作者、设计师,能长期产出一些更有分量,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备影响力的作品。

防疫小贴士

出门在外,更需要注意!再次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尽快接种疫苗,共筑免疫屏障。

南山文化日历

汇集南山最全的文化活动

文艺演出、文化展览

体育赛事、论坛讲座

来源:侨城坊QPlex

编辑:惠颖

责编:戴洁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