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位于城中村的草埔小学,是如何成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校的?

位于城中村的草埔小学,是如何成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校的?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经过区级资料初选市级现场答辩、展示省级专家复评实地抽查等环节层层选拔广东省中小学第五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评审结果于日前公布深圳中小学有10所学校上榜草埔小学荣列其中作为一所城中村学校草埔小学是怎样做到的呢。为此,学校以课程为抓手,打破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设了“走进博物馆”“走进美术馆”“走近传统艺术”“走进音乐殿堂”等课程,使学生感受艺术之美。▲校长许春生向评委汇报学校竖笛艺术教育的推广情况校长许春生认为,有音乐的地方,生活就有生机,艺术能改变孩子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温暖的心,促使他们向阳生长

经过区级资料初选

市级现场答辩、展示

省级专家复评

实地抽查等环节层层选拔

广东省中小学第五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评审结果于日前公布

深圳中小学有10所学校上榜

草埔小学荣列其中

作为一所城中村学校

草埔小学是怎样做到的呢?

向美而生

将艺术之美的种子

扎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2016年,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

草埔小学凝师心,聚人智

确立了“向着芬芳生长”

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草埔小学地处罗湖区清水河片区的城中村,居住的绝大多数都是来深建设者。来深建设者在深圳扎根不容易,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深圳教育带来的温暖?那就是要让他们的孩子享有同样高质量的教育。

为此,学校以课程为抓手,打破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设了“走进博物馆”“走进美术馆”“走近传统艺术”“走进音乐殿堂”等课程,使学生感受艺术之美。希望能将艺术之美的种子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都有机会享受艺术美的熏陶。

▲校长许春生向评委汇报

学校竖笛艺术教育的推广情况

校长许春生认为,有音乐的地方,生活就有生机,艺术能改变孩子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温暖的心,促使他们向阳生长。这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向着芬芳生长”的内涵所指。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音乐学科选择了“易携带、易掌握、易普及、易推广”的竖笛作为媒介,来实现学校“广兴趣、有特长”的至美育人目标。

面向全体

创新开展

“1+X”竖笛特色课程

草埔小学艺术特色课程教师团队

研究确定了“1+X”竖笛特色课程模式

其中“1”是“以竖笛促生长”

“X”是多元因素有效互动,达成目标

队伍建设为竖笛特色教育保驾护航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竖笛特色教学,全体音乐老师参加了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名家名师名曲进校园”竖笛专场培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自发参与“我为‘笛’狂寒假修炼计划”等专项培训,为竖笛特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校本教材成为竖笛特色教育的抓手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研究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演奏技巧要求,研究竖笛课堂教学基本步骤,确定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步走策略。

同时把竖笛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梯度的课程目标。再根据课程目标,组织老师编写了《草埔小学竖笛校本教材》。在课程设置方面,引进专业竖笛教师,在一、二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的竖笛课,为学生演奏打下良好基础。三到六年级每节音乐课拿出15分钟进行竖笛教学。

课题研究再造学校课程变革流程

发挥科研导向作用,用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是草埔小学音乐教研的常态做法。

近几年,《新形势下竖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学音乐课堂竖笛与多声部歌曲相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音乐竖笛演奏潜能生转化的教学实践研究》三个课题研究全部聚焦竖笛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同时对竖笛分年段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技巧都进行详尽的研究,并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草埔小学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以学生喜爱的课堂为依归,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音乐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加入器乐竖笛,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增加了表现音乐的手段。自“课堂+竖笛”教学模式创新以来,将此“小乐器”引入音乐课堂后,学生对音乐课更加喜爱了。

为了让竖笛艺术教育走向深入,学校着力打造竖笛特色社团。组建竖笛重奏团,罗湖区从此有了第一支竖笛演奏乐团。这支乐团活跃在校级、区级的各类活动中。社团负责人赵永刚表示,重奏团涉及到不同的声部,需要购买一些比较贵的竖笛,校长也全力支持。赵永刚的心愿是,竖笛有朝一日也能进入“高雅殿堂”,与管乐队等一样拥有参与全国、省、市比赛和表演的机会,让草埔的孩子一展才艺。

教学相长

家校合力助推学校快速发展

课堂内外、家里家外,笛声飘扬。

为展示学生风采,草埔小学连续几年举办“班级竖笛比赛”的活动。活动覆盖全体学生,每个班进行竖笛展演,分年段要求1首必选、1首自选,《欢乐颂》《同桌的你》《西风的话》等经典乐曲被孩子们手中的小小竖笛演奏得韵味十足。

近五年来,草埔小学连续举办“千人竖笛”展演活动。操场上,人人参与,笛声款款,乐韵悠扬,同学们用美妙的竖笛之声,吹响最动听的乐章,场面壮观,效果震撼。

在罗湖区“课堂+小乐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该校也屡获佳绩,其中,《星笛》获区展演一等奖,《外婆的澎湖湾》获区一等奖,三(4)班学生在罗湖区第二届中小学“课堂+”教学成果展获得一等奖和小乐器“最具潜力奖”。同学们在竖笛比赛中学会合作,促进交流,培养自信,提高能力。

竖笛表演同时也融入到家庭生活,营造家庭艺术氛围。草埔小学推动的竖笛吹奏练习“我为爸妈吹首曲”活动,让竖笛教育从学校走向家庭,家庭亲子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热情被点燃,亲子关系更加密切。

“自从学习了竖笛以后,孩子兴趣十分浓厚,每天作业完成后,都会练习吹竖笛,不仅自己吹,还带着妹妹吹,我和爸爸都成了忠实观众,就像在家里开音乐会一样”家长代表郭丽萍说。

2021年9月,校长许春生带领学校团队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第五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现场评选,得到了现场评委的高度评价。他们为草埔小学100%普及音乐美育的艺术特色教育点赞,赞赏草埔小学真正做到惠普全体学生再辐射家庭的美育做法,认为这完全贴合“艺术特色学校”的评选要求。

以竖笛引发课堂变革后,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在罗湖区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专项调研中,草埔小学音乐教师学科专业能力达到100%,学生对音乐教师的喜爱程度达90.9%。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欣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爱上了音乐、每个孩子都会吹奏竖笛,孩子们更加阳光自信,也更加文明儒雅了。

几年来,草埔小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坚持把课程变革融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把竖笛教学与学校文化变革、课堂教学转型、核心素养培育、教师专业提升相结合,总结出“1+X”竖笛特色课程模式的实践经验,让“竖笛艺术教育”之花在草埔这片沃土上温暖向阳、芬芳绽放。

芳草地玉笛鸣啭,乘春风芬芳四溢。如今,草埔小学正计划总结和提升竖笛特色教育经验,迁移到其他学科,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为草埔学子的芬芳生长提供阳光、沃土和甘露,让草埔小学的家长能切实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温暖。

来源:晶报、南方都市报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小编荐读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关于2022-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新建公办学校学区划分的公示

“双减”攻坚、学校建设……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这些内容!

战疫路上有你们,暖!

祝贺!东晓小学省赛金奖项目入选广东省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

莲塘被防控,罗湖教育30名固定志愿者在此坚守了一周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