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湖>

4家研究基地揭牌!罗湖开展来深建设者党建研讨会

条评论立即评论

4家研究基地揭牌!罗湖开展来深建设者党建研讨会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2月10日下午,“先锋精神 奋斗文化”大讨论系列活动“融合之路——罗湖来深建设者党建研讨会”在罗湖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2月11日讯(记者 郭含笑 通讯员 夏凡)“这一经验不仅具有中国价值,对于世界也有借鉴意义。流动党员党支部虽小,蕴含的价值却无限大!”对于罗湖来深建设者党建,“长江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如是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来到深圳,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罗湖开展了连串创新实践。

12月10日下午,“先锋精神 奋斗文化”大讨论系列活动“融合之路——罗湖来深建设者党建研讨会”在罗湖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与来深建设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讲述、探讨、剖析关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中国故事”。

此次活动由罗湖区委组织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承办。“长江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艳玲,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杨小柳,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唐娟,罗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米勇,罗湖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高延勇等领导出席活动。

罗湖已经建立12家城中村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党员党组织

作为“特区长子”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罗湖是许多来深建设者最初的落脚地。来深建设者也成为罗湖“先锋精神、奋斗文化”的践行者。

目前,罗湖区已经建立了四川达州、广安,湖北荆州等12家流动党员党组织,管理党员600多名。

“罗湖城中村农业转移人的党建工作展现的是我们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在城市各类人口群体中的实践,展现的是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农业转移人口,展现的是中国农民在罗湖奋斗、创业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中国农民在罗湖追求中国梦的故事。” 高延勇表示。

4家研究基地在罗湖揭牌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编委王溪勇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近年来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媒体深度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强化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的同时,也在智库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发力。举办本次研讨会,希望通过我们的智库服务,依托我们的传媒力量,为推动罗湖基层治理现代化做出贡献。”

会上,徐勇、何艳玲、杨小柳、陈文、唐娟获颁聘书,获聘为罗湖区党建发展和城区治理咨询委员会专家、南方城市智库专家成员。

当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调研实践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调研实践基地、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调研实践基地、南方城市智库罗湖党建研究基地等4家基地在罗湖揭牌。

“罗湖经验”破解人口流动治理难题

“流动党员党支部虽小,蕴含的价值却无限大!”在“差等移民社会、公共参与与国家认同”主题演讲中,徐勇提出,人口流动治理是一道世界难题。罗湖区通过党的建设,在城中村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制度化参与渠道,形成了破解人口流动治理难题的“罗湖经验”。

他认为,“这一经验不仅具有中国价值,对于世界也有借鉴意义。由‘罗湖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流动性、异质性愈来愈强的现代社会里,政党组织的有效整合何等重要,更可以大有作为。”

何艳玲通过远程连线,围绕“基层治理逻辑与路径”进行主题演讲。她指出,有效的城市基层治理必须回应集聚性、异质性、流动性等难题。她认为,罗湖城中村农业转移人口党建的意义,在于其抓住了这个切口,回应了这三个问题,最终达成城市基层的活力、繁荣、有序和宜居。

在圆桌论坛环节,作为一线参与者,罗湖区黄贝街道四川达州通川区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邱兴堂上台,与杨小柳、陈文、唐娟、高延勇共同探讨了来深建设者党建模式的价值和启示。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彭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