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展会:星星之火 公益青年这样守护美丽乡村
2021-11-24 10:2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中国慈展会:星星之火 公益青年这样守护美丽乡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1月24日讯(记者 童小晋)“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一心投身于乡村的公益事业,改变乡村的面貌。他们将涓滴之水汇成河流,以星星之火点燃希望,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大地,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TIFP公益新力量计划是第九届中国慈展会开展的配套活动之一,旨在寻求深耕公益领域的新锐力量,用实践解锁公益领域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分享公益新知、启发创新实践,展现正在改变中国的公益新力量。我们邀请到三位参与 TIFP公益新力量计划的青年公益工作者,分享他们在公益路上的感悟和点滴。

滴水之恩回馈社会 致力于改变乡村面貌

“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这句刻在国华纪念中学立校石碑上的话,也刻在了潘定国的心里。出生在苏北农村家庭的潘定国在机缘巧合下入读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创办的慈善学校。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回馈社会,为改变中国乡村面貌付出努力。

潘定国照片由采访人提供。

2017年,作为碧桂园区域公司首个社会责任部负责人,潘定国回到了曾经支教的地方——广东英德,继续致力于乡村脱贫工作,希望通过民宿修建、道路修缮、雨污分流工程修建等方式,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碰撞,风水问题、邻里争议、暴雨影响、泥水倒灌等一系列因素,使他的工作开展十分困难。

所幸潘定国没有放弃,他逐家探访,到村民家里沟通谈心,并和同事一起关注施工进度,排查安全隐患,终于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认可。“人们常以为在农村,这么难的事会 办不成。其实并不是,只要你把老百姓真心当朋友去交待,他们一定会真心对待你。”潘定国说。

要想真正实现脱贫,除了“人和”,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渠道。潘定国坚持碧桂园“1+5+N”乡村振兴模式,从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多方入手,扶持村民发展产业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一些比较保守的村民也开始转变观念,决定在乡村大展拳脚,“闯”出一片天地。

在潘定国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鱼咀村项目建设完成,村庄焕发新貌,也建起了一栋栋漂亮整洁的小洋楼。2020年,村庄实现了分红,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建设。“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帮扶,为中国乡村留下一点东西,告诉别人其实可以做出一些改变,我们称之为可复制、可推广、可造血的模式。”潘定国说。

北京姑娘的环保梦:让村民们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根据水利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有逾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还有17%的地区尚未普及。

在一些偏远的乡村,村民们只能用扎了洞的矿泉水瓶充当“过滤器”,通过水缸里金鱼的存活情况来判断水质是否干净……

一位北京姑娘关注到了这个现实问题,她就是202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青年奖”的获奖者——任晓媛。然而在她开始着手调查时,却发现资料残缺、数据不容乐观等问题,这让任晓媛萌生了创建“吾水信息平台”的想法。

任晓媛在2020年河北刘家场村“吾水清源”水站落地仪式现场。照片由采访人提供。

2015年,在任晓媛的推动下,一群有着专业背景,主修环境、化学、数据等学科的“女极客”们,发起了“MyH2O吾水信息平台”。2017年,硕士毕业的任晓媛决定回国,全职投入“MyH2O吾水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另一种方式和维度,来丈量这个世界。“我做了很多方面的衡量,我真的想了解农村,想用数据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任晓媛说。

任晓媛和她的团队在六年内,不断走访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检测水质,收集数据,发现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捐赠的水站疫情期间水泵坏掉,4个多月无人问津;捐赠的净水机孩子不爱用,老师就把零件拆解分卖;有村民觉得安装净水站说明水质不好,担心影响村子名声……

要想将净水项目顺利推进下去,关键在于改变村民们的观念。于是,任晓媛开始跟社区合作,让社区一起参与到方案的制定与规划中,一起参与定价,思考费用使用方向,多与村民们沟通交流,让更多村民接受吾水的理念。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1000多名青年志愿者和150多支高校团队参与到了“乡村水安全调研”的吾水计划项目中。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24个省份、千余村庄,收集了3800余份水样检测数据……中国的水信息地图正在逐渐被绘制完整。他们的努力也引发社会上越来越多人对环境的关注,“让村民们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个梦想不再遥远。

引导“第一代大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什么是“第一代大学生”?它是指家庭中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其直系亲属均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

赵亚出生在中国西南农村的一户普通家庭,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子里的第一个留学生。本科毕业后,赵亚通过出国实习这条路,探索出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第一次拿到法国葡萄酒企业的offer,留法工作,拿到企业全额奖学金读了MBA,创建中国第一个英文滑翔伞网站……

基于了解自己在前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迷茫,在国外首次接触到“第一代大学生”这个概念时,赵亚便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大学生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对称,让大家站到更公平的起跑线上。

“成功几率小,并不是‘第一代大学生’不努力,而是我们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我真的无能为力。”赵亚说。

赵亚和志愿者团队们。照片由采访人提供。

为了给许多处在迷茫中的“第一代大学生”提供建议和指导,赵亚和伙伴们发起了China Youth of Tomorrow (下简称“CYOT”)。这是中国首家赋能“第一代大学生”的公益项目,通过鸿鹄计划、青蓝计划,为“第一代大学生”提供专业生涯教育辅导、一对一导师服务等,帮助其突破自身条件局限,培养出一批具有领导力的高素质人才。

截至目前,CYOT已招募1200余名来自顶尖大学和企业的志愿者,以及218名有影响力的导师参与辅导,服务覆盖超过25座城市,顺利开展60多场线上和线下课程,一对一导师公益辅导时长超过40万分钟。此外, CYOT还用4个月深度调研鸿鹄公益计划的100余名学生与导师,调研成果《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白皮书》也将发布,为“第一代大学生”提供更多元的解决方案。

“迷茫中给他们一束光,鼓励他们在迷茫中追光,启发他们在迷茫中造光,并且让这束光去照耀更多的人。”赵亚说。

他们是“公益新青年”,在各自的公益领域努力前行、散发光芒。个人和团队所做的努力,也会对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黑夜中的点点萤火,也能够汇聚成光明。公益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市民可登陆云展会平台官方网站(https://online.cncf.org.cn/zh/)或扫描小程序二维码,参加线上云展会。

[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