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布心中学:“研习思乐课堂”为“发现美”而思,因“创造美”而乐
2021-11-23 07:27
来源: 晶报

​深圳市布心中学:“研习思乐课堂”为“发现美”而思,因“创造美”而乐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1月23日讯(晶报记者 顾蓉 通讯员 晏清 黄海燕“教师应该把引领学生发现学科之美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深圳市布心中学校长张汉亮基于“布道于心”的办学理念,对全体教师提出的“问道于美”的变革要求。

近几年来,布心中学将“发现学科美”作为课堂变革导向,致力于构建“研习思乐课堂模式”,推动教师深挖学科内涵,引导学生在学科探究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美感与学科的美感,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进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美育名校“问道于美”探索教学新立场

布心中学是全市美育名校,先后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以美育美,五育并举,早已成为布心中学教育者的育人共识。

学校是罗湖区唯一一所“深圳市美术书法特色初中校”,是全市培养优质艺术人才的生源基地校,是广东省级中小学刻纸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学校还拥有全国首家“美术素养测评实验室”。

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曾说过,“课堂的形式包含了美育的问题”,“教师的魅力在于把学科的魅力传达给学生”。市优秀教师、语文老师杨婷在初二班级上的《咏怀古迹》就是对这句话的标准诠释:她首先在课前习时让学生提前根据诗的内容画画,体会诗的绘画美;接着在课堂上她让学生结合诗歌的结构、句式等思考,体会其中的“建筑美”;最后她让学生上台吹笛吟唱,感受诗的音乐美。这样的课堂灵动有趣充满魅力。

副校长晏清是深圳美育名师,她表示:“‘发现学科美’是布心中学课堂改革的一种创新路径,学校基于‘适当就是美’的美学逻辑,对课堂的‘适应性、适度性、适恰性’进行探索。实现美育向学科的渗透,让学生体验、感悟学科学习、思考带来的快乐,达到乐学善思的目的。”

课改中强调课堂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的主动适应(适应性);强调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与班级学习的进度和节奏(适度性);强调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展现出符合学科自身特性的形式美学(适恰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逻辑之美、语文的境界之美、物理的时空之美……

学习方式“研习思乐”

培养学生新能力

布心中学是罗湖区“研习课堂”教改试点校。张汉亮强调,研习课堂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获得三个习得,即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的学科思维、素养和能力。而这与2020年10月罗湖区提出的数字化“思乐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

作为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的首批试点校,布心中学启动了罗湖区专项重点课题《发现学科美的“研习思乐课堂”模式的研究》,并将“因研而思,因美而乐”作为课堂变革的基本内涵,让学生成绩、快乐、核心素养三丰收。

在变革探索过程中,学校以数学科组率先试点,语、数、英三大主科为主线,带领所有学科全面践行课改,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目前已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并着手“发现美”课程体系构建,以前置研习和小组合作为推手,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创新等技能和审美情趣。

随着由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主持的“数字化思乐课堂”总课题2020年10月底开题,同年12月7日,学校举行了“发现学科美的研习思乐”子课题开题报告会和公开课展示。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博士胡泊教授等专家们对课题给予高度赞扬与肯定,一致认为学校这一课题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符合“思乐”课题的价值引领方向,高度关注学习者的“获得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的方式和“乐”的状态,是典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应时而动

建设课堂新模式

一年多来,布心中学“思乐研习课堂”建设初见成效,数字化“思乐课堂”的理念已覆盖全学科所有老师。

学校克服困难,首先为2018年成立的青年先锋队40多名成员每人配备了平板电脑,并开展全校性的希沃系统培训。同时,学校订购数字化平台,并不时邀请专家定期来校培训指导。

以杨婷老师为代表的老教师们,不满足于躺在经验簿上教学,即使是同一课,也努力每年上出不同的味道。比如初二历史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李顺坤老师从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导入,结合地理知识让学生“重绘长征路”,用“图说长征”让学生分享长征故事,将语文、地理、美术等多学科思维兼容,让学生充分感知、想象和理解,弘扬长征精神,根植爱国情怀。

乐趣的产生和持续,有赖于丰富的学习任务情景。道法科组长、“80后”喻娥老师的课堂结合时事热点,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她在《正视发展挑战》这一节课中通过“时政我来评”“我是人大代表”等任务活动有效激活学生,学生自主探究,互相补充。

数学组的课改则启动较早,而且2021年中考布心中学的数学成绩创了历史新高,佐证了研习思乐课堂的优势。数学科组长王迪表示:“备课时我思考的不光是课标要求我们教什么,更多的是想怎么启发学生去思考,并享受思考带来的乐趣。”

全国优秀教师、布心中学教科室主任黄海青的课充满了语言美、形式美,她的课堂经常采用“小老师”讲课、学生上台分享、点评作业、小组合作研讨等多种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吗?初三(1)班的廖俊豪、曾育钊说,“课前习”能让他们尽快在课堂上“进入不同的学科角色”,发现不同学科的理性美、人文美,小组合作、“随机抽签”让学生上台分享,让他们觉得兴奋有挑战性,这样的课堂给了他们“平等、和谐、受尊重”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学习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骨干教师担当先锋

涌现教育新模范

“我们希望布心的老师做一个研究者、开发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老师。”晏清说,这是学校致力于课改的目的。

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学校通过学习研讨构建了“前置研习-课中展示-课后巩固”的研习思乐课堂基本式,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形成课堂创新式。到目前为止,每学期常规开展“研习思乐课堂”示范课和探索课,逐步形成教师为导演,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参与欲和创造欲。

打造了一批教研先锋。自2020年以来,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学校有8名教师获得区一等奖,多名教师开展市区级公开课并得到一致好评。在2021年,黄海青获得省特级教师称号,李健芳获得省百千万初中文科名师称号,61人次获得省市区各类比赛奖项。晏清主持的“五心”德育课程体系开发研究课题被列入省规划课题并已立项。

在10月举行的罗湖区第八次党代会上,区党代表、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透露,罗湖将用3到5年时间打造“教育四强区”,即素质教育的先行区、智慧教育创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示范区、教育治理的样板区,全面推动罗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而建校32年的布心中学正以崭新的姿态行走在罗湖教育优质发展的队列中。

中老年教师身先士卒,年轻教师迎头赶上。深圳市优秀教师、已有26年教龄的语文科组长李淑杰现在还兼任着初三的班主任工作;扎根布心30年的老教师麦庆鹏刚卸下数学科组长的重担,转身又走上了新初三家长会的讲台;青年骨干教师赵龙祥连续获得深圳市多项比赛的一等奖;去年刚毕业的李欣欣已斩获市、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两个一等奖……

在全校奋斗拼搏文化氛围的感召下,青年先锋队的队伍日趋壮大,成为学校的课改先锋。今年11月学校又新招了7名来自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明年9月,斥资4.6亿元改建的智慧化的新教学楼将交付使用,无疑会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布心中学,将成为深圳学子憧憬的理想初中。

[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