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 营造“让港人港企再次北上”大氛围
2021-10-27 09:4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委员建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 营造“让港人港企再次北上”大氛围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2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产业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26日下午,市政协提案委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为主题组织委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举行“深聊会”,为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及深圳应如何发力积极建言。

在前海设立全国人大、广东人大立法联系点

在市政协委员陈巧梅看来,产业融合发展只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一个部分,还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能级,这其中,深港关系是重中之重。但由于深港两地不同的法律、文化、行政体制等差异,深港合作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建议政府引导建立以需求为牵引的规则衔接研究体系。”陈巧梅表示,应该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规则研究院”,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在金融、法律、建筑设计、教育等专业领域进行规则衔接研究。同时,争取在前海设立全国人大、广东人大立法联系点,联动前海深港澳法治研究力量参与国家法治建设,拓宽深港澳参与法律制定等高层次规则衔接的渠道。

另一方面,陈巧梅认为,应创新人才、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措施。如进一步推进专业人才资格互认机制,扩大香港与深圳在建筑工程、医疗、会计、法律、设计、导游等领域专业人才资格互认。

要规划头部企业也要兼顾产业链整体融合

“要营造再次让港资港人港企北上的大氛围。”市知联会副会长、宝安区政协副主席高瞻说,在大湾区的发展中,深圳要高度关注与香港的深度产业合作与融合。而这需要有吸引港资港人港企来深的政策环境和氛围,也要有平台,如设立深港产业合作园区等,更要充分发挥深圳人才、科技创新、资金等优势,让深圳的产业通过香港这一桥梁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市知联会副会长、 华因康高通量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盛司潼则认为,产业的发展带动在龙头,壮大在中游,助力在外延配套,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产业融合的不完整和不安全。目前各地在产业规划过程都在强调产业头部,都在强调“卡脖子”技术的研究,对应用技术、产业链延伸技术、产业链生态的关注不够、扶持不够,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兼顾产业链整体融合。

加大现代服务产业融合补齐发展短板

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理事长兼总干事孙亚华认为,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社会服务产业也是应有之义。他认为,过去,深圳吸收了港澳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大量经验,在社会服务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由于人才、政策等限制,与港澳地区相比,我们的社会服务水平还比较低,而社会服务产业的发展空间更是没有释放出来。为此,孙亚华建议,要加强与港澳的社会服务产业的对接、融合,借鉴香港系统的理论体系,建立专业人才队伍,迅速补齐深圳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短板。

“深圳的GDP大约是北京、上海的7成,但是律师数量和收入却不到北京上海的4成。这说明,我们的法律服务业有30%的发展提升空间。”九三学社深圳市委会副主委、市中院副院长傅新江认为,香港法律服务业水平高,背靠香港的深圳要充分借鉴合作,推动深圳法律服务业迅速提升,为深圳乃至大湾区提供更多高质量、高端法律服务供给。

[编辑:马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