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郑永年谈前海“扩区”:地理自然空间有限 制度创新空间无限
2021-10-26 10:0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专访 | 郑永年谈前海“扩区”:地理自然空间有限 制度创新空间无限

人工智能朗读:

原标题:地理自然空间有限 制度创新空间无限——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提要

以前我们说“扩区”,更多强调地理自然空间的拓展,而这次《前海方案》强调的拓展更多是制度层面的。我们迫切需要在总结以前的制度变革、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推进制度的现代化。

“地理空间的拓展是有限的,但是制度创新的空间是无限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正式发布之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畅谈《前海方案》发布的重大意义、给前海合作区带来的重大机遇,并对前海如何更好贯彻落实《前海方案》要求、更好推进深港合作提出建议。

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只是前海的事情

深圳特区报:近年来一个又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深圳落地,这对前海来说意味着什么?

郑永年:中央接力布局,部署推动一个又一个重大战略在深圳落地,充分说明中央以顶层设计推动实践发展的紧迫感何等之强。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十分特殊的,也站在了历史的关键节点上。从国际形势来看,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国的发展来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党中央已经开始谋划和布局,也需要有更多的抓手。正因为如此,中央在上海浦东、深圳前海都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落地。

前海,以及前海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局中处于十分特殊的位置。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绝不仅只是前海的事,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前海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所担负的重大责任;我们必须牢记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定位,而这也正是前海的初心。

前海可成为全球商贸和产业链重要枢纽

深圳特区报:《前海方案》提出前海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这两个定位之间的关系?

郑永年:这两个定位一个事关改革,一个事关开放。我认为,一定要辩证地看待这两个定位目标,在改革中开放,在开放中改革。改革和开放是一体的。

我一直说,在“双循环”问题上,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应该以“外循环”为主,发挥领头羊的角色,因为这些地区就是在对外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习近平主席多次在达沃斯论坛上强调要深化开放。前海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典范。判断前海是否成功,一方面是看改革是否成功,另一方面要看前海是否能够更加国际化。前海不只是香港走向内地、内地走向世界的一个跳板和桥梁,前海本身就应该成为全球商贸和产业链的重要枢纽。

前海扩区是重要制度创新不只是地理空间的拓展

深圳特区报:《前海方案》明确,前海扩大到原来的8倍。对此您如何评价?

郑永年:前海必须扩区了!按照渐进主义的原则在小范围内先试点,走先行先试之路,再逐步扩大到更大的区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发展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以前我们说“扩区”,更多强调地理自然空间的拓展,而这次《前海方案》强调的拓展更多是制度层面的。我们迫切需要在总结以前的制度变革、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推进制度的现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前海方案》提出的前海“扩区”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

根据《前海方案》,前海合作区扩大了,在新的实施范围内,产业规划等将是统一进行的,社会治理的主体还是原来的行政机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制度是有红利的,制度延伸也可以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规则应该成为走出去的最重要内容

深圳特区报:您多次谈到规则对接,深港之间如何推进规则对接呢?

郑永年:如果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的资源要素能够更好地融合,就会大大解放生产力,形成更大的市场。推进深港合作和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规则对接非常重要,这是《前海方案》强调的重点,也一定要成为深港优势互补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香港在国际仲裁、国际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的规则,都是行之有效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非常先进的,香港规则实际上就是国际规则的一部分。当然,深圳可以在香港规则的基础上做加法、做补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我们在“量”上的优势,转化为规则,从而更好地走出去。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