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评论员晋玉东:从我国吏治思想和实践中汲取“赏罚分明”之道

条评论立即评论

评论员晋玉东:从我国吏治思想和实践中汲取“赏罚分明”之道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尤其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引用《左传》晋悼公与师旷的历史对话,强调要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几千年来,随着我国官吏赏罚机制的不断演变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科学高效的政绩考核体系。起步新征程,困难更大、挑战更多、责任更重,要以史为鉴,从我国吏治思想和实践中汲取智慧经验,坚持赏罚分明、公正用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楫争先,凝聚奋进新时代磅礴力量。

惜人之要,首在赏罚分明。古往今来,奖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会蔚然成风;惩处一恶人,则戒示警众,剪除元凶就能匡扶正气,吸引人才归附。唯有赏罚分明,才能集聚天下英才。陈寿《三国志·蜀书》记载,三国时期刘备入蜀,诸葛孔明提出“治蜀方案”,首先是严肃吏治、整顿政风,根据能力、实绩等标准,提拔了向宠、马谡等人才,也处罚了一帮目无法纪的顽固分子,打好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乾隆时期著名幕僚(师爷)万维鶾著作《幕学举要》认为,为官治理之道贵在刚柔并施、赏罚并用,劝告教育宜柔,监督惩戒宜猛,考核应当明确表示奖赏;如果一味姑息容忍、养奸遗患,不是诚心爱民的表现,并强调奖赏则使人感恩而产生激励效果,姑息养奸无异于揖请盗贼、助长奸邪。这一论断启示我们,“公正用人”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在于做到“赏罚分明”,只有坚持赏善罚过、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才能涤荡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跑官要官等各类不良风气,才能真正把优秀者“奖”出来、有能者“选”上来、庸劣者“淘汰”掉,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治国理政,重在赏罚并施。自古以来,赏罚机制都被认为是治理一个国家不可或缺而且不可替代的重要法宝。西周姜子牙《六韬·将威》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诛罚地位高的罪魁祸首树立法威,奖赏地位低的人体现明察,以惩罚严明做到令行禁止。因此,诛一恶首能使队伍振奋的,就惩处;赏一善人能使万人欢喜的,就奖赏。只有刑罚达到最上层,奖赏通到最下层,才能立威立本,赢得民心。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言:“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唐代史学家吴兢《贞观政要·封建》言:“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罚,是国家之大事、为政之根本、治国之权柄。如果一个国家、政党、组织等没有赏罚,理政治国就失去了抓手,推行政令就难以畅通,发号施令也不会有人听从。事业成于风清气正,国家立于赏罚分明。有赏有罚,才能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奋斗力量;无赏无罚,就会损害公平、涣散人心。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就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奖劝惩戒,贵在信赏必罚。信赏必罚是我们建立和实施奖励惩戒制度的关键之要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春秋战国时期王诩《鬼谷子·符言》言:“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奖赏守信、刑罚公正是治国的关键。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刑罚时,贵在公正。战国时期秦孝公立志图强,为使秦国强大,支持商鞅变法,商鞅通过“城门立木”取信于民,推动新法贯彻执行,秦国始此强盛。如果执政者的诚信能够通达天下,奖罚的激励作用将会充分彰显。奖是正向激励,有功不赏,则无人思进取;惩为反向激励,有过不罚,则恶人将肆虐。这样难以形成一个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只有奖惩有信、赏罚得当、戒劝有度,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和选拔机制。因此,要做到信赏必罚,关键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防止加入主观偏见和人情成分,真正做到表彰奖励公正透明、论功行赏避免暗箱操作、惩罚教育公道严格、追责杜绝偏见袒护,对夙兴夜寐者表彰越力,对心慵意懒者的追责也要越厉。这样才能形成赏信罚必的“诚信抡锤效应”,达到赏一人让天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人服的效果。

选贤举能,根在建章立制。好干部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好风气是带出来的,更是抓出来的。《孟子·离娄章句上》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激官场之浊、扬政坛之清,关键是要有一套公开透明、科学刚性的奖惩机制保障,才能收到赏善罚恶实效。北宋名相司马光在《上仁宗论人君之大德有三》中提出用人“任官、信赏、必罚”三大法宝,同时代政治家苏洵《嘉祐集》提出“夫有官必有课(考核),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论断,充分体现了用人与奖惩相结合的理念。《荀子·王霸》曰:“循其旧法,择其善者而明用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吏治实践与思想,这些思想和做法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因此,我们在开展干部选用、奖罚的过程中,要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注重提炼我国古代吏治思想有益经验、善于发掘传统制度合理精神内核,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和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提供思想和理论支撑。(晋玉东)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