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援疆为喀什这片热土注入生机与活力——喀什馕香飘鹏城 乡村花红幸福来
2021-10-22 11:18
来源: 深圳援疆

深圳援疆为喀什这片热土注入生机与活力——喀什馕香飘鹏城 乡村花红幸福来

人工智能朗读:

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下简称帕乡)乡政府对面,沿着郁郁葱葱的葡萄架,在道路两旁各种各样树木、花草的映衬下,一个装饰一新的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红色纪念教育基地百年喀什馆,由深圳援疆投入3100万元打造提升。

走进展馆,如同进入一个时光隧道,勾起人们一幕幕红色的记忆。从民族团结的新事例、破解分裂势力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的新变迁等多方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喀什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新一轮援疆工作,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为喀什发展掀开历史新一页。

深圳与喀什,一个南海之滨,一个昆仑大漠。距离,没能阻碍深喀儿女奋斗的脚步;守望,让两地人民手足之情更深;援疆,让一批又一批的深圳干部人才相继来到喀什,为这一方热土注入生机与活力。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经过多次调研,深圳援疆选定在喀什市帕乡和塔县班迪尔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受到,当地围绕“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仿佛给乡村添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幸福走进千家万户。

坐落在帕米尔高原的坎尔洋村

插上“产业的翅膀”

小馕饼成为深喀交往交流交融的大纽带

芝麻囊、核桃馕、甜馕、窝窝馕……新鲜出炉香酥美味的现烤馕,有多种口味可供深圳市民挑选。9月1日上午,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市民中心旗舰店馕文化专区在一场新疆美食品鉴活动中启动试营业,深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地道的喀什馕。

为了进一步做好喀什——新疆馕产业在深的推广工作,助力扩大馕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优质馕产品销售、助力馕产业发展,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联合深圳援疆前指,依托深圳市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喀什驻海吉星有关企业,积极推动馕文化馆的试点建设。一时间,市民们争相购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让喀什馕走进深圳市民的餐桌,是增进深圳与喀什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推动馕产业走出新疆、走向全国,真正使其成为富民兴疆的特色优势产业。

日前,记者来到由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参与援建的馕文化产业园。产业园在喀什市郊的帕乡乡政府不远处,只见一座方形单体建筑外墙上“天下第一馕”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当地群众最爱吃的馕正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插上产业和文化旅游的翅膀,走向千家万户。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参与援建的喀什馕文化产业园

“可以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馕在新疆人的三餐中是难以撼动的存在,步入馕文化产业园中就被其恢弘的气势所震慑,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墙的馕。从三千年前馕的雏形到现在形态各样、不同时期、不同品类的馕,每一个馕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表达。

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的“出征馕”、玄奘西行历经千难万险时马背上盛满的“干粮馕”、香妃不远千里嫁妆中夹带的家乡味道“美食馕”、商人长途跋涉贩售的“商品馕”……走进产业园,仿佛进入馕的“时光隧道”,这里诉说着馕的传说、馕的起源、馕的佳话、馕的历史、馕的文化。

馕产业园设有馕历史文化展现区、生产加工区、品尝体验区、餐饮演艺区、电子商务区、产品研发区6大区域。“馕文化产业园占地90亩,于2020年5月投入运营,按照‘产业+旅游+文化’发展模式,以解决劳动力就业为目标。”馕文化产业园负责人吕元红介绍说,目前已有南达乳业、深喀农业等多家企业入驻,日均生产馕50万个左右,可直接带动5000余名产业工人就近就地就业。

走进喀什市馕文化产业园的生产加工车间,只见电馕坑排列整齐,打馕师傅们正在忙碌。打馕师傅在馕坯,蘸上配料,将馕饼轻巧地贴在馕坑壁上。不久,师傅把表面金黄、口感酥脆的馕饼便从馕坑里取出来了,阵阵浓郁的馕香味扑鼻而来……

这里的工人基本工资一年不低于2.5万元,还有绩效奖金。有的打馕师傅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收入。那么这些香飘四溢的馕都销往哪里了?在电子商务区内,一场“网红带货”直播正酣。喀什供销亿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宇涛告诉记者,“馕通过线上推广等销售模式,形成了良好市场口碑与效应。另外,深圳市民中心的馕文化专区的打馕师傅都是我们公司派过去的,深圳市民吃的馕都是正宗的喀什馕味道。”

工人师傅在打馕

近年来,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精准措施,大力推动馕产业发展。喀什馕产业园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统一标准,构建市乡村三级生产体系,提升馕产品质量。深圳援疆企业喀什果仁食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入6000万元,建立专业化研发团队,同时建标准化厂房和标准化研究院,推动馕产品走向全国。

馕产业园是深圳援疆筑巢引凤的一个缩影。“务实推进产业援疆,由输血帮扶为主,转化为以造血功能为主,支持受援地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提升对口帮扶效益。”据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杨春生介绍,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全力做好总体规划,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援疆的重要抓手,积极对接新疆各地深圳商会来喀什投资兴业,深化产业援疆。

据悉,去年底,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联合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圳市商务局、深业集团共同打造深喀电商数字经济产业园,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广泛宣传和大力招商,吸引了大批深喀两地优质电商入驻。截至目前,进驻深喀电商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已超过20家,主要以本地电商企业及电商产业链上下游综合服务类企业为主,入驻企业累计注册资金达1.7亿元,累计交易额6.36亿元,实现了产业示范基地招商运营的良好局面。

插上“科技的翅膀”

海水稻“落户”盐碱滩上稻花香

秋风起兮丰收至,海水稻旁抓饭香。

10月16日,由新疆中农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农海稻杯”首届海水稻手抓饭大赛启动仪式在帕乡夜市广场举行。

“米选对了,手抓饭就成功了一半。”来自艾力扎提抓饭店厨师买买提依明·萨吾提夺得了首届手抓饭第一场小组赛第一名,他表示,此次比赛选用的大米出自中农海稻公司帕乡水鸟海水稻弱碱米,这种大米晶莹透亮,粒粒饱满,煮出来的米饭口感筋道,泛着清香,是烹饪米饭、熬粥、制作手抓饭的上佳之选。

厨师们各显神通,制作手抓饭

“海水稻”是指在盐碱地上也能生长、能够耐盐碱地的水稻。2018年6月,深圳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喀什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学研究所,共同签署了共建“喀什盐碱稻生态中心与喀什盐碱稻生态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启动国家生态粮仓喀什中心项目。自此,在一批又一批深圳援疆干部的辛勤努力下,海水稻不仅在帕乡的土地上“落户安家”,还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

漫步深喀万亩海水稻基地,金灿灿的稻谷一望无际,中农海稻公司深喀海水稻基地负责人李强儒介绍,耐盐碱水稻的种植不仅可以养活更多人,对土地改良也有很大的作用,“海水稻有吸收盐分改良土壤的作用,盐碱地在种植海水稻3年以后,盐分会降到3‰左右,就能把盐碱地变成沃土可植的高产田,将为全乡的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没想到在盐碱地都能长出这么好的稻子,而且现在销路很好,家里的收入翻了好几倍。”如今,村民努尔兰·艾孜别克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家以前种植的普通水稻每亩产量为150-200公斤,现在改种海水稻后预计每亩产量高达450公斤。

努尔兰·艾孜别克只是众多受益致富的村民中的一个,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扶下,中农海稻从2018年至今在帕乡累计种植海水稻超过15000亩,生产优质海水稻6700余吨,带动了750户喀什农民脱贫,为当地群众增收4500余万元,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稻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扶上马”之后再“送一程”。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李莉表示,目前正在筹备“遥远的喀什我有一亩田”项目,以新疆喀什海水稻种植基地为基础,新疆特色牛羊肉、干果、新鲜水果等特色产品为抓手,通过“一年套餐认购、按月发货方式”将地道的“喀什味道”摆上更多深圳市民的餐桌,项目预计在11月份上线,届时深圳市民可通过“遥远的喀什我有一亩田”小程序进行套餐认购。

“今年全乡引进海水稻种植项目,打造万亩海水稻种植基地,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帕乡党委书记李笃民表示,作为受援地的帕乡,将依托深圳援疆优势、独特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美丽乡村”带火“美丽经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

插上“生态的翅膀”

绿水悠悠“城里人”返乡开起农家乐

沿着蜿蜒小路前行,错落有致的老屋掩映在一片绿色中,眼前的帕乡尤喀尔克喀库拉村仿佛一处世外桃源。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尘土飞扬、出行不便、绿化面少之又少”的区域。“深圳援疆前,帕乡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10年来,变化翻天覆地。现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已提前帮助我们布局集农业、旅游、餐饮、商贸、度假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新路,通过整治村容村貌、引进农耕文化元素、升级田园风光,串联起水系、泉眼、稻田、绿道、民宿等特色资源,让南疆‘江南水乡’名符其实。”帕乡原党委书记王荣海说,“欢迎大家来做客,看看真实的帕乡。”

一位维吾尔族大爷在帕乡二村街头享受快乐生活

顺着河流,一间建筑古朴的农家乐让人眼前一亮。想与主人聊聊,却一直见不到人影。一问才知,因客人太多,她正在后厨忙着准备饭菜。来到后堂,今年49岁的邝沛琼抹了一把汗,略带抱歉地说:“今天单子太多,不好意思呀。”

邝沛琼为她的民宿起名“缸缸好”,同音“刚刚好”,正是她面对生活的乐观心态。“我出生在喀什,母亲曾是来新疆的上海知青,2003年才跟随家人返回上海。这些年,喀什经济发展快速,机会也很多。尤其是帕乡人杰地灵,当地的驼奶、牛奶、大米都很好吃,我对这里一见倾心,陆续投了16万元开了这家农家乐。现在村里旅游业慢慢发展起来了,餐厅生意不错,大家工资也涨了。”

小鸡炖蘑菇、铁锅炖大鹅、自制南瓜饼做出地道的农家味儿……“缸缸好”主打炖菜,“炖菜营养丰富,采用长时间的烧煮方式,可以将食物变得更软烂入味”。凭着邝沛琼的手艺,“缸缸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生态帕乡

除了邝沛琼,尤喀尔克喀库拉村里还有6户村民开了农家乐,1户村民开起了旅馆。“农家乐预计年接待能力近3万人次,可实现旅游收入9万元。”据帕乡干部介绍,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指导下,未来,帕乡将进一步提升和改造景区,把红色资源和乡村旅游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游客能够深刻感受党史,不断激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

插上“文化的翅膀”

深度贫困村“蝶变”成国家4A级景区

五颜六色的被褥、精美的绣花靠枕、细密的针脚显示出女主人的刺绣功底,房间的墙上,依次排开挂着10面手鼓,每个鼓面上印有叼羊、舞蹈、婚礼等体现塔吉克族文化习俗的图案.……海仁古丽·都先巴依的家是塔县班迪尔乡坎尔洋村里首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牧家乐示范点之一,她的妈妈就是著名油画塔吉克新娘的原型。此时,她像油画上一样隆重换上了塔吉克新娘装迎接着记者一行。

“现在我一个月给客人做饭就有五千块钱,看到他们吃得开心,我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样的生活真是不敢想象!”问及收入情况,腼腆的海仁古丽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曾经放牧为生的她,根本没想到人生还能有另一种活法。

坎儿洋村一名塔吉克族妇女在放羊

坎尔洋村位于帕米尔高原以东,距离县城55公里,大约一小时车程,最低海拔3000米,处于东西窄、南北宽的一个狭长地带。全村共223户826人,均为塔吉克族,全村总面积约963平方公里,曾属深度贫困村。

50多年前,广为传唱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便是中国电影音乐人雷振邦在坎尔洋村创作而成。2020年底,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扶下,该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景区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昔日深度贫困村到现在的4A级景区,坎尔洋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景区文艺表演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精准助力,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为坎尔洋村插上“文化的翅膀”,支持630万元,用于旅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景区配套建设,解决4A景区创建瓶颈问题。目前,全村已经建成42顶旅游蒙古包、35个标间宾馆、50家民宿,每日可同时接待游客食宿近500人,游客中心、巴扎超市、特产店、餐厅、酒吧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数据最有说服力,据了解,坎尔洋村2019年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创收近20万元,2020年旅游创收25万元。2021年截止9月份实现旅游收入达18.53万元。

采访当日,记者在坎尔洋村遇到了一家来自上海的游客。游客李志说:“景色壮美是我对坎尔洋村的第一印象。除了景美,当地民风淳朴,人很善良,这是一次体验很不错的旅行。”

“坎尔洋村是观看星空最好的地方,我们在山上的观测台上配备了天文专业望远镜,让游客们欣赏到浩瀚的星空将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在星空公园玻璃房,坎尔洋村工作队员李兴辉向我们介绍,全村现在牢牢抓住发展旅游主线,把村道路27公里218户全部纳入旅游扶贫产业整体规划,惠及所有村民。同时,擦亮4张名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曲发源地、油画塔吉克新娘创作地、看星空流星雨的好地方、画家摄影家采风地4张名片进行深度开发。

到坎儿洋村观看星空是一个绝佳的去处

李兴辉还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艺演出队,优美的歌舞让游客们流连忘返。达尼亚尔是村文艺演出队队员,他大学毕业后回到村担任文艺队主力,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一场演出我能挣100元,平时不演出时还兼任导游和模特,一年有10万元的收入。我们家还开了牧家乐,一年的收入也不菲,靠吃旅游饭让我们富裕起来了,感谢党的富民好政策。”达尼亚尔感激地说。

坎尔洋村新气象是乡村振兴示范点塔县班迪尔乡巨变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变化正在发生: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协调卓越集团为塔县班迪尔乡引进沙棘加工企业,充分挖掘5000亩原生小果沙棘和人工种植的5000亩大果沙棘产品附加值,打造沙棘深加工产业链;在班迪尔乡深塔友谊桥工地,彩旗飘扬,热火朝天,该桥将打通塔县机场到乡村的道路,大幅缩短了乡村村民到县城的出行距离……

一座座村庄美丽蝶变,一片片沃野展现新姿,越来越立体的乡村图景让受援地的人们直呼“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深圳援疆亚克西!”。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米鹏民 张国防 何泳 黄子芸/文

张国防/图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