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风”诊疗能力!深圳启动“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
2021-10-18 11:0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提高“中风”诊疗能力!深圳启动“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18日讯(记者 刘梦婷)打造区域卒中“黄金时间救治圈”,提高“中风”的识别、诊疗和转运能力。

10月16日,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与深圳市卫健委、市二院联合召开“中国千县万镇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深圳市启动会”,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办公室巡视员巢葆华、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出席会议。

搭建“区域脑卒中分级协作救治体系”

“千县万镇卒中识别及分级诊疗行动”要达成什么目标?

该行动是国家卫健委脑防委部署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健康中国行动”的有力抓手和“医疗扶贫”的有效举措。

“市县级防治卒中中心医院”承担着区域内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是距离居民最近的医疗资源。通过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可以依托高级卒中中心为技术指导,推动市县防治卒中中心建设规范发展,搭建起“区域脑卒中分级协作救治体系”,使卒中患者送至医院时获得“及时、有效、专业”的救治。

“深圳市将按照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制定的方案要求,并结合医疗机构实际开展工作。”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李创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市二院充分发挥全市医疗技术龙头作用和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卒中专病分级诊疗模式”,促进深圳市脑卒中防治水平持续提升,高质量完成试点的各项任务及目标。

“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致病死因

脑卒中俗称“中风”。2008年以来,其已成为我国第一致病死因,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因为“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所以给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了不幸:需要花费不菲的医疗费用,身体也容易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市政府每年用于卒中治疗的费用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减少区域内居民的“中风”危害?通过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可以提高区域内卒中识别、诊疗及科学转运能力,提高脑卒中患者溶栓和取栓治疗的比例。

同时,可以健全区域内双向转诊、上下联动、防治结合的“卒中分级诊疗”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推动“区域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减少因卒中导致的残疾和死亡,节约医疗资源,为减轻社会负担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首张“城市卒中急救地图”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已经40多年,第一批“拓荒牛”开始进入中老年,而“中风”正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做好“中风”防治工作,是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深圳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医改实施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慢病防治政策和措施,对慢性疾病防治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16年,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和“全市脑卒中重大疾病防治中心牵头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建设了全国首张“城市卒中急救地图”——深圳溶栓地图。

依托溶栓地图,深圳市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例数从2016年的568例,提高到了2020年的1313例,节约医疗费用达44.7万美元,溶栓患者共提高约29.8年的质量调整寿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