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深港合作已势不可挡”再次展示深圳速度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港合作已势不可挡”再次展示深圳速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一周年,讲话中特别提到,“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

一年后的国庆小长假期间,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核心片区首个商业综合体,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点。作为深港合作的一处新标志,直观的人气激增,展现的是已经深入人心的“深圳速度”。

前海当然不是孤例,而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年前的讲话中,有过明确的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在高瞻远瞩的规划之下,深圳以其特有的创新力、执行力,呈现了令人叹服的建设速度。

一系列数据,可以管窥前海短时间内积聚的发展势能。截至2021年6月,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其中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2456家,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数据显示,仅2021年1—8月,前海税收收入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8%,进出口总额(按关区口径)增长21.9%。

毋庸置疑,前海已经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在数据的背后,是很多香港年轻人、创业者真切地感受到深港合作的魅力。如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会长王凯所言,“这里一直在变化中高速发展,深港合作已势不可挡”。王凯今年1月在前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他把握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这“个人的一小步”,见证的则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大步”。

当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感受到前海魅力、粤港澳大湾区魅力,港澳居民对于国家的向心力,显然也就能得到快速增强。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之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速度越快、成效越显著,也就能越多地消除不确定性。在此维度,也就更能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既是深圳的新机遇,也是深圳的新使命。以前海为标志的阶段性成果背后,是深圳积极扛起主体责任,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结果。

任何宏大的目标,最终都要落地到日常烟火处。让创业者、普通民众能够有真切感知,能够看到成功的机会,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这样战略才能得到更多拥护。这对地方政府也是真正的考验,而这一年来,深圳以实际行动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还是以前海为例。在“90后”点猫科技创始人李天驰的印象里,刚入驻之初,这里没通地铁,餐饮店也不多,可短短一两年之后,配套已有了极大改观。交通、商业、生活等环境的变化,对更多高科技企业充满了吸引力。事实上,深圳对于如何促进要素跨境流动、推动便利港澳居民就业创业,如何持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探索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合作事项,一直有着更全面的思考,也在加速进行综合的制度改革。

创业、生活等综合环境的快速改良,显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综合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综合改革试点,深圳承担着多元的使命,展现着始终如一的决心。前海建设,是这盘城市改革发展大棋中的一个局部,这一部分下得是否精彩,还要放在整个棋盘中来看。而这一年来的整体观感,深圳这盘棋下出了自己的节奏,这不仅是深圳速度的成功,也为整体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在今年年初,深圳就将“推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力争把任务落实落细,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一系列“术语”的背后,是深圳深刻领会国家战略,结合自身经验给出的方法论。正是有了这些创新而又务实的行动方案,才有了如今蹄疾步稳的局面。

深圳拥有着特殊的战略位置、改革身份标签,在整体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拥有广泛共识。但无论曾有过怎样的辉煌,改革永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深圳又一次站在了改革的风口浪尖,只有以更大的魄力,才能驾驭改革的帆船,开辟新的航向。而最新的一年,深圳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改革的方向对了,就能无惧风雨路远。

作者简介:敬一山,资深媒体人,曾任《新京报》评论员、凤凰网主笔等,系国内多家媒体特约专栏作者。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