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全市法院新收案件5年来首次下降
2021-10-14 08:2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去年以来全市法院新收案件5年来首次下降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在“黄田多元调处诉服站”,居民家门口就能便捷解决纠纷;在商事主体众多的蔡屋围,首个“无讼商圈”建设正如火如荼铺开;厂区、园区多的龙华在富士康厂区内开展“无讼厂区”建设……为推动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公正、便捷、高效解决,深圳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实现矛盾纠纷社会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非诉和诉讼作为化解矛盾的两大手段,都是推动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近年来,深圳法院不断加大诉源治理力度,“点线面”全力推进,降低群众纠纷化解成本。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共诉前化解纠纷9万件,新收案件实现5年来首次下降,其中一审民商事案件下降12.2%。

今年6月,某教育培训机构濒临倒闭,90多名家长集体维权,案件涉及金额130万元,家长们慕名来到梅林一站式诉讼服务和非诉解纷中心寻求帮助。该中心整合各方资源,不到两周的时间协商化解了纠纷,将矛盾消弭于无形。

这是今年3月建成的全市首家“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深圳法院推行与街道共建模式,在源头设“点”,融入基层纠纷治理末梢。目前,已在全市各区和74个街道设立“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或联络点,在社区、商圈、厂区等建立诉讼服务站、非诉解纷工作站、司法确认室共346个,实现街道诉调对接全覆盖。

同时,深圳法院还按类划“线”,抓好矛盾纠纷专业化解。一方面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协同市司法局推动成立全国首个商事调解组织——深圳商事调解协会,50多家行业组织加入协会,以行业自律的形式统筹推动商事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另一方面,坚持类案专业调解模式,做好调解组织的专业能力培育,将类型化案件委派给专业性调解组织调解,吸纳银行、保险、高新技术、服装、证券等262家特邀调解组织、1601名特邀调解员,实行“类案类调、精准解纷”。

在“点线”结合的基础上,深圳法院继续推进矛盾纠纷往“面”上铺开,将解纷关口前移,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以宝安为例,宝安法院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1+5+N”多元解纷网络,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这个网络把法院多元解纷机制与辖区社会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提供联动对接的常态化平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最前端、最基层。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