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引才:从“孔雀东南飞”到“聚天下英才”
2021-10-13 14:5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引才:从“孔雀东南飞”到“聚天下英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帆报道 国庆长假后,深圳的各类秋季招聘活动渐次展开。

仅10月10日当天,就有2021年第二十五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以及“菁英聚鹏城”深圳市属国企2022“校招专列”两场颇具规格的招聘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

两场招聘活动将分别提供3万个、5000多个岗位,这对比疫情前2019年的需求人数均有了大幅提升,不难反映出深圳旺盛的人才需求。

在过去40余年的时间里,吸引大量“移民”被认为是深圳获得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提起深圳的引才成绩,坊间常用“孔雀东南飞”来总结,但这并不足以概括深圳的人才战略。致力于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深圳,早已将引才眼光扩张至全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方面,在激烈的国内城市“抢人”竞赛中,深圳需要从“去中西部挖人才”的思路中跳脱出来,拓展视野,另一方面,从深圳的发展阶段来看,无论是加大基础研究布局,还是产业发展迈向“无人区”,都对国际人才尤其是顶尖科研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

秋招如火如荼

10月1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2021年第二十五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为“求贤若渴”的深圳企业搭筑招聘平台。

这是今年以来深圳最大规模的线下招聘会,650多家深圳企业提供5000多个职位超3万个就业岗位,现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近1.6万名毕业生参会。用人单位合计收到简历总数约1.8万余份,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率近28%。

同一天,由深圳市国资委组织的“菁英聚鹏城”深圳市属国企2022“校招专列”开往深圳大学,这是专列的第二站,9月28日,首站曾开进南方科技大学,专列上运载了80+家深圳国企的5000+优质岗位,部分岗位年薪达40万+。

在南方科技大学,参会的675名毕业生中,高学历毕业生比重较大,硕士以上学历有418名,占62%;在深圳大学,参会的毕业生中,从学历角度来看,高学历毕业生比重较大,硕士以上学历有978名,占85%,从专业角度来看,理工类专业有598名,占52%。

接下来,“菁英聚鹏城”校招专列还将开进广州、长沙、武汉、北京、上海、西安6座城市的其他15所高校揽才。

除了大规模招聘会、国企组团揽才之外,深圳诸多的大公司、中小企业也都在各自出击。譬如,根据腾讯招聘披露的2022校园招聘线下宣讲会安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部几个大区,分别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近30所高校,腾讯预计将面向2022年应届毕业生发放超7000份录取书。

一般而言,大公司毫不意外地倾向于去名校开宣讲会,而深圳的中小企业往往也有定点合作的高校。

深圳一家中等规模网络安全科技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介绍,除了在个别知名高校定向招人外,他们常去广西招聘应届毕业生,包括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在深圳,不仅学生们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招聘压力,往往是岗位需求多,但人招不够,所以会主动避开热门城市、热门高校。

深圳是全国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在365.46万户商事主体中,中小企业的占比高达63.49%,除了华为、腾讯等备受瞩目的大公司之外,还有大批看似并不起眼的中小企业在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这也支撑了深圳靓丽的就业成绩单。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今年城镇新增就业85831人,就业人口规模达1241.5万人,同比增长6.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座城市是否充满经济活力,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求职者会“用脚投票”做出选择。

深圳人才数量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报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无论是从招聘会热度,还是从就业数据来看,深圳仍然保持着吸引“孔雀东南飞”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圳的引才范围,早已扩大至全球,在人才体系中,境外、海归人才的比重正在扩大。

今年5月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深圳已有人才总量逾600万人,其中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6万人,累计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智联招聘年初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按照海归投递简历的情况来看,深圳位列重点城市第三名;在“菁英聚鹏城”校招专列的南方科技大学站,海归学生占参会学生的比重达到了12%。

深圳还有着毗邻港澳的得天独厚优势。今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而深圳正是港籍青年北上最主要的目的地。

前海管理局1月发布了“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计划”,首次发动19家企业,面向港澳青年提供141个招聘岗位,包括多家大型知名企业提供的算法研发工程师、大数据平台开发工程师、动画设计师等。

前海管理局表示,“招聘计划”之后将形成常态化制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按每月每次不少于100个岗位来发布招聘港澳青年计划,以此为推动粤港澳青年广泛交往、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创造机会。

9月,前海扩区尘埃落定,为吸引港澳人士前来就业创业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上述第二十五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上,在收到的1.8万余份简历中,港澳台籍毕业生投递简历的就有约900份,占比约达到5%。

顺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战略,深圳的相关政策也在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优化。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就提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今年,深圳的“特聘岗位”制度已经在几家高校、科研机构落地,着力构建“能力+业绩”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突出“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分领域分赛道评价高精尖紧缺人才等,这些都是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做法;为了便利港澳人才,深圳已经并且将继续开放多个领域的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前往前海备案执业。

深圳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人才举措,包括建立健全科技关键技术项目悬赏制,吸引全球人才“揭榜挂帅”,支持校企联合建立实验室,靶向引进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大力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等。

有竞争力的就业机会和薪资,优良的制度软环境,这是深圳最核心的人才密码。不只是国内的“孔雀”继续东南飞,深圳也将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编辑:马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