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奋力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2021-10-13 08:1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汕头奋力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人工智能朗读: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林鹏摄

位于汕头东海岸新城的亚青会主场馆。 (中建安装供图)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1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金秋时节,汕头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庆丰收、感党恩”的欢歌犹在萦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号角业已吹响。去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为汕头改革发展擘画蓝图,指导汕头推进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留下殷切嘱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汕头工作,部署深圳与汕头建立“核+副中心”深度协作机制,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为汕头量身打造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一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紧紧抓住“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贯彻落实“1+1+9”工作部署,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上展现新作为,在实现新时代汕头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中奋力前行。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今年国庆前夕,汕头市总投资超100亿元的2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而在今年前8月,汕头市4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3亿元,这些项目和产业,成为推动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能。

记者留意到,近一段时间来,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上任后,就马不停蹄赴各区(县)、市直有关部门、功能区,深入基层一线、工业企业、产业园区,就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基层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民生、安全稳定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并于9月3日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推动形成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思路举措。

以招商引资促产业发展,工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去年以来,汕头市聚焦项目招引和促进落地两条主线,着力在“建机制、搭平台、引项目、促落地”上下功夫,创新投资促进机制,同时,借助粤港澳经贸交流会、文旅会、投洽会、高交会、进博会等经贸平台和经贸活动,开展产业招商和项目对接。

值得关注的是,汕头市依托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5月,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在深圳投入使用,由汕头市投资促进局专门安排工作人员驻点服务。汕头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灿彪表示,汕头将紧抓深汕深度协作的重大机遇,运营好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主动承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此,汕头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省市联动规划建设近400平方公里的临港大型工业园,加快76平方公里的六合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构建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导、以智能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优势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行走在汕头东海岸大道,一边是海天一色的旖旎风光,一边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和紧张忙碌的工地,这片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热土,就是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个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和“文化”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发展平台,着力推动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担负着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重要使命。

汕头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侨’的文章”的重要指示要求,着力打造潮人精神家园,发挥侨资侨力丰富的独特优势,推动汕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书写侨乡新篇章。

汕头主动作为,部署织好华侨华人同心同向同行、经济共建共赢、文化共享共荣“三张网”,推动“一十百千万”工程,实施“六大行动”,加快推进“侨梦苑”建设,一项项举措凝侨心、聚侨智、汇侨力、护侨益。

新兴的汕头华侨试验区肩负先行先试使命,而在汕头市老城区,中国内地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汕头侨批文物馆,则珍藏着一份厚重的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去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调研时参观了侨批文物馆,听取侨批历史和潮汕华侨文化介绍。

时任汕头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是当时的现场讲解员。2020年底,汕头侨批文物馆被中国侨联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侨批是维系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关系的经济和精神的纽带。侨批虽已成为历史,但侨批蕴含的文化价值却永远不会过时。”林庆熙说。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汕头小公园开埠文化区是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者。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这里布置一新,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与老城古韵、鮀城潮味完美融合,迸发出独特的魅力,引来八方游客。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3日视察汕头时,在这里发表了重要讲话,留下殷切嘱托。今年7月,小公园开埠文化区中山纪念亭街区、西堤街区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汕头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的重要指示要求,在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中统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文明城市创建和亚青会筹办等工作,让城市更有底蕴、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潮汕文化,汕头市组织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八个一批”工程,以绣花功夫做好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多形式多渠道将潮剧、潮绣和工夫茶等潮汕文化载体发扬光大,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让新时代的汕头重焕文化风采、重现活力。

从小公园开埠区往东,穿过繁华的闹市区,便是汕头东海岸新城。一座地标式的建筑——汕头亚青会主场馆近日在此惊艳亮相。“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汕头市以筹备第三届亚青会为契机,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飞舞的浪花”造型的亚青会主场馆引领潮流的现代气息,与小公园开埠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一城两边交相辉映,彰显着汕头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的独特风貌。

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

今年的国庆假期,不论是汕头牛田洋快速通道建设现场,还是汕汕铁路施工工地,众多参建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日夜奋战。作为发展“先行官”的交通,正为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强劲的动力和底气。

当前的汕头,正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优化市域空间格局,有效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汕头以高速高铁、海港空港“两高两港”为主干框架,加快构建直通粤港澳大湾区、贯通沿海经济带的交通网络,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通过整合铁路、公路和港口,汕头市将逐步成为面向对外开放与合作,服务沿海、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水平综合交通枢纽。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能级,汕头市还高标准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打造“一心两翼、一轴两带”空间发展格局。规划建设龙湖中央商务区,着力提升汕头经济、人口综合承载力和文化、科教综合服务能力。与此同时,汕头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切都显示,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征程中,汕头正全方位展开,高质量推进。

奋楫恰当时,风正好扬帆。站在新的起点上,汕头将牢记嘱托、奋发有为,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奋力续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专家建言

深汕携手同心加快产业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近一年来,深汕深度协作进展比较快,汕头市委、市政府近期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为此,需要把深圳市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思路,通过一定的机制体制使两者整合得更加紧密。

首先是要在思想上形成真正的共识,把“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思路,作为深汕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融入进去,并围绕这个主题来搭建深汕合作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平台。

其次是要明确深汕合作的重点在工业领域。当前汕头的发展重点要转到制造业上,转到产业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等方面来,深圳和汕头要谋求更多的制造业项目在汕头落地,深圳工业和产业的一些研发成果,要更好地与整个汕头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第三就是要抓落实。深汕要一起联手,加快建设汕头临港大型工业园区,做好园区的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把一批深圳及珠三角地区乃至大湾区的项目落地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还要对接、利用好大湾区的各项创新资源,使汕头除了制造业之外,在服务业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能够不断激发出发展的活力。

重点协作平台

规划用地1400亩打造协同创新科技园

作为深汕深度协作的重点平台,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项目由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与深圳市共同谋划建设,项目位于汕头华侨试验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400亩。园区发挥深圳优质国企和民企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招商等方面的优势,对接深圳科技园区建设运营和科技孵化管理资源,布局商务中心、总部大楼、会议展馆、星级酒店等功能单元,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深圳国企粤东总部、深圳优质民企总部园区等,一体化、大力度谋划推进一批招商项目落地。目前,园区一期已落地深圳市汕头商会科技园和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两个现代产业项目。

该创新科技园首宗产业用地日前由深圳一家企业竞得,计划建设深圳市汕头商会科技园项目,将引入500家以上的电子商务及其配套上下游企业,涉及科技孵化园区、金融资本、对外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创投孵化、国际展览、互联网数字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产业,投入运营后将有助于加快汕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宗产业用地57.48亩则由汕头一家公司竞得,计划建设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将建设服务于金融、研发、设计、组装、仓储、物流等产业的综合园区。

深汕深度协作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样板示范

深圳、汕头同为经济特区,承担着为国家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探索新路的特殊使命。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双方开展深度协作、结成对口帮扶关系,交流合作迈上了新台阶。两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聚焦“短期有效果、长期可持续”,加强在营商环境改革、产业融合发展、城市治理等方面交流互鉴,携手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样板示范,共同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更大贡献。

◆借力协作机制推动汕头产业强市

位于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首宗产业用地日前由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竞得,该地块总面积50亩,计划建设深圳市汕头商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这也是该科技园诞生的首个现代产业项目。

深圳和汕头两市全面开启深度协作,是落实省委部署建立“核+副中心”动力机制的生动实践,是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部署安排,深圳、汕头两市正紧锣密鼓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9月29日,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市长曾风保率汕头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考察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就推动深汕深度协作与深圳党政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温湛滨表示,当前,汕头正迎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汕头市委、市政府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抢抓“双区”建设、前海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用足用好“核+副中心”动力机制,更加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发挥潮人资源优势,加强与深圳企业的对接、洽谈和合作,推动深汕深度协作高质量发展。

汕头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段时间特别是去年7月以来,深汕两市持续推动深度协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在许多领域已经有了实质性合作,并已落地一批深汕协作项目,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层次多渠道联动提升协作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汕深度协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联动机制和协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两市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开展了多频次互访交流,洽谈合作。

汕头市发挥专班牵头作用,建立完善深度协作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汕头华侨试验区、汕头高新区、汕头综合保税区与深圳前海管理局、深圳高新区、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等加强协作,与企业和商会达成各类投资意向。汕头市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深圳相应区进行对口交流,深度对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此外,在资源要素对接对流方面,两市也形成了日益紧密的协作关系。在深化人力资源合作上,通过互派干部挂职、共办人才培训等方式,推进干部人才交流合作;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加快汕汕高铁建设,增加深汕两市高铁班次,探索增加深圳港国际集装箱班轮停靠汕头广澳港区的航线;在加强金融交流合作上,吸引深圳大型创新投资企业在汕合作发展天使基金、创投基金,推动汕头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及发行债券;多措并举强化城市发展能级,推动深圳都市圈和汕潮揭都市圈融合互动发展,共同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汕头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双方将进一步健全全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机制,继续推动科技、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环保、人力资源等领域合作,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深度协作新格局。

◆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两地协作落地见效

坚持产业为先,加快项目落地,深汕协作把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开展合作。两市工信部门就共同推动新基建、设计+赋能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对接机制,并制定工作计划,组织相关业界共同谋划合作事宜。

作为两市重点协作平台,今年5月,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在深圳国贸大厦投入使用。除了设置汕头优质工业产品展厅,中心还设置了多个会议室和推介室,由汕头市投资促进局专门安排工作人员驻点,密切联络交流,为深圳优质企业和潮籍乡贤提供服务,寻求合作机会,这里已成为推动两地实现合作交流、互利共赢的窗口平台。

据汕头市投资促进局相关人士介绍,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多渠道对接引进深圳投资合作项目,目前已有29个深汕协作项目落地,投资总额142.46亿元。

国有企业是深汕深度协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两市将推进国企合作常态化,力争在地产开发、现代农业、金融服务、海洋开发、智慧城市等领域形成合作项目。

深汕两市合力推进产业协同,汕头借助深圳技术、资金、产业、人才优势,开展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商。两市还创新方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共同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文旅、现代农业、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深汕两地,合作空间巨大,两市携手,正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特区篇章。

本版撰文深圳特区报记者吴绪山通讯员汕宣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