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家级迈进!深圳引进张伯礼院士中医临床团队
2021-10-08 18:4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向国家级迈进!深圳引进张伯礼院士中医临床团队

image.png

深圳市中医院“三名工程”引进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中医临床团队揭牌仪式现场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8日讯 (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申书郝 秦秀德)深圳脑病领域再添中医大咖,中医脑病研究将有院士相助!10月8日,深圳市中医院“三名工程”引进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中医临床团队揭牌仪式正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教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常巨平副主任,区卫生健康局代表,市中医院领导班子、各区中医院代表,深圳市新冠肺炎中医防控专家组成员、深圳市援鄂中医医疗队队员、市三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中医专家等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

张伯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华医学会监事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曾开展了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医学奖、吴阶平医学奖、树兰医学奖等奖励。

image.png

张伯礼院士作专题讲座

揭牌仪式上,张伯礼院士作了题为《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贡献与思考》的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鼓舞了士气,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参会人员热烈的掌声。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张伯礼院士也对深圳市中医院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医院能以国家级为定位,借助“三名工程”平台,一是以专科建设和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二是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共同培育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此次合作,双方将在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诊治、神志病等研究领域展开合作。在张伯礼院士团队指引下,遵循“整体把握、动态辩证、综合治疗、全面防治”的理念,以中医脑病理论为指导,开展“多学科联合脑卒中中心”诊疗模式,不断提升卒中中西医诊疗、康复水平;围绕中医药辨证论治抑郁、焦虑等神志病临床疗效为主线,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从抑郁、焦虑障碍中医证候特征、中药及针刺临床疗效三个方面,并从细胞、微生物、神经影像学等方面系统地进行疗效论证,以建立规范化中医药诊疗神志病体系。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负责人表示,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将充分利用张伯礼院士团队的人才资源和先进技术,实现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新的突破,打造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防治的“深圳高地”,在不断提升学科内涵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特区群众。

深圳市中医院易铁钢院长表示,当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深圳作为一个压力较大的城市,神志方面的疾病也较为高发,而中医药在脑血管疾病与神志病的治疗中常能发挥独到的作用。本次“三名工程”引进张伯礼院士团队,是为进一步提高深圳市脑血管与神志疾病中医治疗能力引进了一位带头人、领路人,将惠及深圳市民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市民。借助张伯礼院士团队平台,深圳市中医院将继续秉承“临床是今天,科研是明天,育人是未来”的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培养人才队伍,切实提升医院科研能力水平,将市中医院打造成“技术精湛、服务一流,设备先进、特色突出,智慧医疗、环境温馨”的,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智慧型、国家级中医名院。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常巨平副主任指出,“三名工程”开展6年以来,在深圳市的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市民得到了许多的实惠。张伯礼院士是中医界的泰斗,也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他的加盟将极大地促进深圳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推动深圳市的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深圳的老百姓不出远门,便能够享受到国家级专家团队的服务,这对市民来说是一个福音,对深圳的中医药事业而言也是一个机遇。

据悉,2014年深圳市政府提出以“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市民提供更高水平医疗服务。深圳市中医院以三名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一院四区”建设工作,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逐步提高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从2015年至今医院先后引进13个高层次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