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聚焦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大培训”
2021-09-26 07:50
来源: 惠州日报

惠州聚焦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大培训”

人工智能朗读: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惠州市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及早部署、高点站位、系统谋划,及时出台《2021—2025年惠州市乡村振兴“大培训”实施计划》,聚焦“九类对象”,围绕“五大内容”,强化“两个督导”,出实招、用实劲,大力培养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乡村振兴各类培训363期,培训近1.7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党员群众、乡村人才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领。

聚焦“九类对象”精准施训,克服“本领恐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干部人才是关键。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我市按照各级各类干部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任务要求,确定九类重点培训对象,精准施训。

“大培训”实施计划主要围绕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县、镇党政班子成员,乡村振兴委员会成员和乡村振兴事务中心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居)民小组组长,镇村干部“大储备”人选,农村(社区)党员,农村技能人才等九类对象,明确不同的重点培训内容、学时指标。

为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助力新任“头雁”队伍尽快进入角色、担当作为,我市于5月16日至31日,在东江干部学院分5期对全市1313名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进行全覆盖轮训。培训针对性强,精准对接需求,聚焦实际问题,深受学员欢迎。

“这次的培训课程内容实用,如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一户一宅’简约报建、乡村旅游、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以及如何有效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惠城区汝湖镇东亚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玉山说,“这些实用的课程,正好补上了我们开展农村工作的一些短板。”

当前,面临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新特征新趋势,有的干部“硬招”不能用、“软招”不管用、“新招”不会用,时常面临本领恐慌。据了解,“大培训”实施计划改变以往“漫灌式”普惠培训,逐步推行“滴灌式”精准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的干部按需培训,促进干部知识更新、思维创新,帮助干部补齐能力短板,克服“本领恐慌”,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和解决新问题的“三农”干部队伍。

“通过动员讲话、专题授课和交流探讨,我在驻村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得到释疑、有了思路,开展帮扶工作的底气更足了,我将在乡村广阔舞台创造价值、展现‘怒放的生命’。”市交通运输局驻博罗县泰美镇楼下村第一书记刘循江说,他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此前比较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是全新的开始”,参加市委组织部9月中旬举办的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后,他对农村政策法规、具体业务、党建工作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统筹资源利用创新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大培训”实施计划开展以来,我市紧扣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要求,统筹全市有关职能部门、各级党校、东江干部学院、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优质资源,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不断提升培训质效。

惠东县以挖掘全县优秀教学案例和优质教学资源为契机,结合该县实际,重点打造以高潭党性教育基地、安墩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港口英雄民兵连为核心的红色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以稔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铁涌赤岸村—溪美村—油麻地村、白盆珠镇横江村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串珠成链,实现现场教学、示范典型就在“家门口”。

“我们就是依托红色历史文化、东江干部学院等‘家门口’的优势资源,从9月开始举办高潭镇干部职工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每周五下午培训,镇村全体干部职工都参加。”高潭镇党委书记刘文区介绍,培训班目前已邀请东江干部学院、惠东县委党校等的专家学者授课,旨在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推动形成建设高潭革命老区的强大合力。

在整合优化培训资源的同时,各县(区)、各单位还求“新”求“活”,以多元化的培训渠道、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沉浸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培训吸引力和实效性。

博罗县长宁镇灵活安排培训授课时间,通过“党校+夜校”的模式,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和群众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党员干部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夜校模式不但破解时间上的难题,同时向全体干部职工开放,所有课程各部门单位人员均可以列席旁听。同时,结合实际课程的需要,党校和夜校面向群众开放,党员干部群众在课堂上听民声、汇民智,实现零距离交流,强化干群互动,促使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龙门县在开展乡村振兴“大培训”中,针对新一届年轻“两委”干部,专题开设演讲技巧、新闻舆论等富有吸引力的“兴趣课堂”,拓展基层干部的知识结构,把村(社区)“头雁”锻造为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基层人才。

大亚湾开发区把市委提出的“比学赶超”融入培训课程,创新开展“行走课堂·向先进学习”交流学习活动,遴选工作扎实、成效突出且有借鉴意义的学习对象,组织基层干部前往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如组织全区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前往惠东县横江村,学习利用生态景观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广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突出学用结合提升实效,赋能乡村振兴

培训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用结合、知行并重。乡村振兴“大培训”实施近半年来,不少基层干部在培训中锻炼了党性、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思路,工作成效初显。

今年7月,铁涌镇溪美村党支部书记方丁友参加了惠东县乡村振兴线上专题培训班。“《创意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这个课程,对我触动很大。”方丁友说,溪美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村里有近30座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建筑,40多棵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榕树,还有尖米山歌、盖子狮两项传统民俗文化,“这是溪美村实现产业振兴的最大依仗,要努力把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

近段时间,他将培训所获理论知识应用于村庄规划建设,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深挖村落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溪美村特色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8月初,溪美村村史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史馆占地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包含文化展馆、民俗舞台等功能场所,是惠东县首个村庄历史文化馆。该馆不仅是村民文化生活的主阵地,更是向外界展示溪美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客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阵地。

溪美村还有一件文化瑰宝——西湖壁画,这是已知最早的惠州西湖彩图壁画,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方丁友经过多方打听,联系市、县有关部门,提出对壁画的保护修复意见。目前,相关部门已对壁画完成初步实地查看,制定了修复保护计划,村里也整理并提交了申请资料。方丁友说,“接下来将以西湖壁画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对壁画附近古宅的修复,打造溪美古村民宿、乡村作坊、客家风情餐饮等吃住游玩一条龙旅游线路,带动古村落旅游发展。”

“大培训”的深入推进,不断激发各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也开始凸显。

惠城区汝湖镇通过学习培训,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形成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提升“头雁”队伍的战斗力,通过推进“围墙革命”、“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四小园”建设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该镇在“惠州市乡村振兴大擂台”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并代表惠州参加“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

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组织村干部、小组长、财务会计约35人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学习莲麻村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近日,在文旅部公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周田村名列其中,是我市唯一入选的村庄。

相关链接

九类培训对象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以及县(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由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农办组织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县(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以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乡村振兴事务中心负责人,由市、县(区)委组织部联合市、县(区)委农办组织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由市、县(区)委组织部联合市、县(区)委农办和市、县(区)民政局组织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乡村振兴委员会成员、乡村振兴事务中心干部,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全员轮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由市、县(区)委组织部联合市、县(区)民政局组织全员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每年培训不少于56学时;驻村第一书记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

●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含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各县(区)委组织部联合县(区)民政局组织全员轮训,每年培训不少于56学时。

●村(居)民小组长、农村(社区)党员,在县(区)委组织部、县(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全员轮训。村(居)民小组长、农村(社区)党员每年培训不少于32学时。

●“大储备”人选应纳入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大盘子”统筹使用。储备人选由县镇两级统筹组织全员轮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4学时。

●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由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文广旅体局、商务局等有关单位结合实际需求,灵活组织开展专题培训。

五大培训内容

●产业振兴方面:重点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细农业、农业品牌效应、农旅融合发展,以及产业发展涉及的土地、资金、金融等相关政策制度培训。

●人才振兴方面:深入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等人才培训工程,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深入开展乡村教师、乡村卫生健康、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乡村规划建设等人才队伍培训,培育一批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文化振兴方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弘扬新时代岭南特色文明乡风,深化乡村思想道德、村规民约、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教育。

●生态振兴方面:重点开展村庄规划、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风貌管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培训。

●组织振兴方面:重点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村组集体经济运作、廉洁自律、乡村治理、法治建设、平安乡村等方面培训。

短评

让更多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造就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各类干部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成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市聚焦农村工作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依托各级党校、东江干部学院、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培养敢担当的“领头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土秀才”等农村各类人才,不断夯实人才基石,让更多的人才有机会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的新动能。

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长跑”,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所要培养的人才也越发丰富多元。只有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市“三农”工作新特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乡村一线干事创业,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活力。

【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

【通讯员】惠市组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