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文博会展文化风貌之“新”,显文明气度之“大”

条评论立即评论

文博会展文化风貌之“新”,显文明气度之“大”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特约评论员|佘宗明

鹏城盛会,文化大观。9月23日,为期5天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开幕。作为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的盛大展会,本届文博会围绕新时代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展会规模、办展模式、品牌质量全面升级,备受期待。

文以载道,道以文彰。文化承载的,是文明之道,也是发展之道。有底蕴,方能承文明之重;有新命,方能益发展之远。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十四五规划把文化建设摆在更高位置,文化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胜景可览,好物可易,以大舞台呈其貌,以长纽带襄其盛,是势之所趋,亦时之所需。

文博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诞生之日起,便着力于展示文化事业发展成果、推动文化产业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回望前十六届,从开启“企业办展”、创新“1+N”模式,到促成深圳文交所,再到搬到“云”上,文博会一直秉持着“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初心,知常明变、守正创新,成为带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可靠引擎,也成了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当前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圳也已开启“下一程”——从改革开放“试验田”变为新时代“示范生”。在此背景下,这届文博会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型文化业态培育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更多新风貌、体现出许多新内涵来。

从形式上看,这届文博会就呈现出了不少跟往届的不同之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展会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双轨并进、同步举办的新模式;展会移师至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展会规模、办展模式、品牌质量全面升级;展馆分为文化产业综合馆、工艺美术·时尚生活馆、粤港澳大湾区馆、文化旅游·非遗及艺术品馆、媒体融合·智慧广电·电影工业馆,还有仅在“云上文博会”平台展示的“一带一路”·国际馆和互联网馆……这体现了强烈的“因时而新”特点。

形式出新,内涵也在出新。这届文博会将紧扣新时期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从展出内容到内在逻辑,都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扣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指向了几点: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等。这次展会就将突出展示各地文化体制改革最新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出了多重要求:推动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引导文化企业突出文化内涵,推进内容创新;加强梯度培育,既鼓励大型文化企业带动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文化企业协同发展,又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这在本届文博会中也得到清晰体现,参展品牌是“优中选精”,也都有着强文化内涵、强市场色彩。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就是要在供给端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在需求端,顺应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的新趋势,推动“互联网+”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文博会上将以图文、影视、VR和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示“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动态,展示和发布互联网与文化、传媒、科技、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应用等内容,也与之契合。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继往开来。就“既往”来看,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文博会的10多个增加到第十五届的103个,助力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性成就,也推动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开来”而言,在深化改革开放下,在文博会的磁场效应下,我国文化产业只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必定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开创新局面。

与高质量发展节奏共振,跟时代同行,“新”正成为文博会质量型、内涵式发展的底色。到头来,文博会也能更好地展文化风貌之“新”、显文明气度之“大”,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价值。

个人简介:佘宗明,评论专栏作者,新京报评论部前副主编,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数字力场”主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