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灯舞咏春拳走入高校 深职院以非遗为载体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模式
2021-06-15 17:23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鱼灯舞咏春拳走入高校 深职院以非遗为载体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模式

经济学院组织学生党员进入社区开展“非遗”导学活动。

非遗保护社在学生社区开展“重温百年党史,唱响红色经典”活动。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6月15日讯(记者 梁榆其 通讯员 薛菲菲 吴维 谢靖阳)鱼灯舞、佾舞、咏春拳、剪纸、京剧、锯琴……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深职院,走向学生社区,走入学生党员中间,让青年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经济学院以非遗为载体,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弘扬传统、锤炼党性、铸就党魂,打造学生党员教育的“点线面体”模式。

据了解,深职院经济学院以传播传承非遗为工作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学院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建立“非遗文化志愿服务基地”,成立了全国首个高校佾舞传承班,并先后引进螳螂拳等武术类非遗、苏绣等传统手工类非遗20余项,通过非遗传承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志愿精神、创业精神。

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结合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经济学院将党建工作阵地延伸到了学生社区和学生社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非遗系列活动,将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学生社团、下沉学生社区,拓展党建工作阵地。依托16个非遗学生社团,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和团员青年定期在学生社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展一坛”活动,在学生社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艺术空间”和“匠心·匠艺”非遗系列微课,参与人数累计近万人次。今年6月,非遗保护社在学生社区开展“重温百年党史,唱响红色经典”活动,用红色戏曲涵养爱国情怀,再现峥嵘岁月,让学生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中了解党史、理解党史。

深职院经济学院采取党员带头、团员青年参与的模式,延伸党建触角,扩大示范面。实施“赠人玫瑰有余香”计划,党员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坚持开展“传播非遗弘扬传统培育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街道社区文化建设、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城市文明典范贡献力量。2013以来累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超过百场;2019年起在深圳各区的16个社区开展了“弘扬传统家训树立良好家风建设幸福家园”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入选广东省首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今年3月以来,经济学院多次组织学生党员前往百师园开展“沉浸式”非遗技艺传承导学活动,学生党员们带领约600名小学生参观学习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被媒体广泛报道。经济学院还多次邀请“袁氏剪纸”传承人袁曼君、满绣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孙艳玲等人教授非遗技艺,指导学生党员完成党建主题非遗作品,用一幅幅红色非遗作品讲述党史故事,以非遗的魅力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经济学院与政府、企业开展党建合作,多向融合,多方联动,构建“政府支持、高校主导、社会资助、大众参与”四方联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体系。学院与深圳百师园文化产业园、深圳满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智美汇志文化产业园等10余家企业开展党建合作,在产业园区共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艺术空间”,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共同开展“非遗·匠心·铸魂”党建品牌项目建设,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职院经济学院以非遗为载体开展党员教育,让党员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的同时履行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实现了学习教育与作用发挥同频共振,内涵提升与方法创新同向而行,高校党建与企业党建同心合力,是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教育形式的有益尝试。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