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原始创新沃土 打造高等教育高地
2021-05-16 11:47
来源: 深圳商报

培育原始创新沃土 打造高等教育高地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5月16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圳的“高等教育处于历史最快发展期”。如何抓住黄金机会,下好这盘棋?如何合理规划,才能让深圳的高等教育顺应“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参加今年深圳市政协会议的委员们围绕这个焦点,纷纷献计献策。

建设更多大学,培育“从0到1”的土壤

市政协委员张晓红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校数量分别是93所、64所和81所,其中本科院校的数量均超过30所。而截至目前,深圳的高校数量仅有13所,其中只有7所是本科院校。张晓红表示,这说明深圳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短板较为明显,降低了深圳对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

深圳市曾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中,深圳将要规划、建设多所高校。对此,市政协委员樊建平、成会明认为,建设更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深圳市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原始创新能力要实现较大提升,而要解决“从0到1”的问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实现原始创新、聚集创新人才的核心载体。樊建平、成会明在预提案中表示:“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已建设北京、上海、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他们更多聚焦在学术化的原始创新。深圳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道路上,应有别于其他区域,把从0到1的产业引领性基础研究作为突破口,需求切合深圳发展的原始创新路径。”他们建议深圳要着重打好研究型大学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组合拳,以“大学+大设施”为牵引强化原创基础研究,进而带动应用研究,吸引企业集聚,促进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优化学科结构,实现“从高原到高峰”跨越

近几年,深圳高校的办学水平以有目共睹的速度进步着。但市政协委员张京京表示,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深圳市高校还缺乏具有显示度和辨识度的一流学科。

“深圳高校缺乏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科。学科建设‘有高原没高峰’,尚无高校学科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名录或者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在2017年发布的465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中,深圳高校也无学科入选。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深圳高校没有学科被评为A等次。”张京京表示,深圳高等教育的学科发展还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且学科发展不够聚焦,“撒胡椒面”的现象不利于优势特色学科脱颖而出。

基于此,张京京建议在全市范围遴选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科重点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给予适当重点支持、倾斜支持。同时,鼓励和支持各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学科,带动学校在本层次本类型卓越发展、创办一流。支持各高校发挥深圳优势,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前沿交叉学科,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抢占新一轮学科建设发展制高点。

勇当改革先锋,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路

深圳目前正在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学、师范类高等教育领域积极布局。聚焦这一热点,政协委员们都建议,深圳不妨勇敢探索,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

市政协委员魏民新建议深圳依托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制定相关政策,试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自主招生政策,面向内地、港澳和国际招生,对标接轨国际高质量医学教育平台。“目前国内尚没有医疗系统自主招生情况,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博士自主招生符合国际主流做法,深圳有相应投入能力资助政策运行。”同时,他认为深圳可以突破传统观念,快速完善扩大深圳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平台规模及学科设置(博士、硕士教育)。实现统招、自主招生双轨发展,助推深圳先行示范区医疗高地基础建设。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