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区“五大利好”提速,对外交通精彩蝶变
2021-04-22 11:24
来源: 南方+
人工智能朗读:

深汕合作区“五大利好”提速,对外交通精彩蝶变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后简称“深汕合作区”)对外交通利好不断——

2021年首个工作日,深汕高铁先开段启动施工,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4月8日,广汕高铁尖山髻隧道实现出口方向贯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4月10日,全国铁路运行图正式实施,厦深高铁全面提速提质,深圳北到鲘门最快39分钟。

4月13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公众咨询稿)出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深汕合作区在建、拟建交通规划项目。

与此同时,“海上大湾区”规划也将助力深汕合作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事实上,深汕合作区较早提出了“四铁五高”外联路网体系,包括广汕高铁、深汕高铁、厦深高铁、深汕城际,及潮莞高速、沈海高速、深汕第二高速、深汕第三高速、河惠汕高速。

如今,伴随层层“机遇叠加”,这些项目逐一照进现实,这座“飞地”即将上演对外交通提速提质精彩蝶变。

十岁少年,如日东升;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建区10周年的深汕合作区正加快与深圳一体化发展,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奔跑!

图为深汕合作区对外高铁城际示意图

利好1:

重大项目聚焦

深圳交通“十四五”规划“深汕”成重点

4月13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面向公众咨询,一系列重大项目公布。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融合深莞惠、连通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体系完备、绿色智能、一体畅联、服务品质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

在“打造畅通双循环的全球交通战略枢纽”篇章,“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打造绿色智慧的全球贸易枢纽港,提出“大力推动小漠港区规划建设,强化小漠港区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建设的带动作用”。

在“构建畅通国内循环的陆路大通道”方面,提出“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作为国家沿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深圳与长三角之间的联系”“规划新建西丽、机场东、罗湖北、深汕高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规划,深圳将高起点打造深圳都市圈,高站位实施“湾区通”工程,助力区域构建由城际铁路、高快速路、低空飞行、水上客运共同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海陆空铁立体联动、服务体系智慧宜行、协同机制完备畅通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格局。

随着深汕合作区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加快推进多层级区域轨道一体成网。其中,提到“开展深莞增城际、常龙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深珠城际、港深西部快轨、广深中轴城际、深汕城际等前期研究”。

在路网体系上,将加快打通深圳与东向沿海节点联系瓶颈,助力大湾区沿海轴带对外辐射能级提升,包括完成深惠高速、深汕高速等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完成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深圳段改造升级,建成宜居湾区沿海快速联系通道;完成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深汕第二高速工程建设,形成直达深汕合作区的高速通道,辐射带动惠州及以东地区发展;加快河惠汕高速公路规划研究,推动深东大道、望鹏大道建设,形成深汕合作区对外联系骨架路网。

规划同时提出,深圳将结合机荷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建设等工程,推进物联网、5G、北斗卫星定位、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的良性融合,加快道路状态自感知、匝道自动控制、设施病害识别、自由流收费技术和周边城市路网应急协同能力建设,推动高效协同的智慧高速示范建设。

图为深汕合作区区位影像图

利好2:

厦深高铁提速

深圳北到鲘门最快39分钟+“公交化”运营

4月10日起,全国铁路运行图正式实施,厦深高铁将全面提速提质,深圳北到鲘门最快39分钟,同时还推出“公交化”运营,给深汕合作区居民带来“出行福利”。

据了解,厦深高铁全长514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带连接福建省和广东省之间的快速铁路通道。自2013年开通以来,厦深高铁客流需求旺盛,人员来往密集。途经深圳、汕头、厦门3个经济特区,接通珠三角至闽南地区多个沿海城市,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新运行图实施后,厦深高铁深圳北站至厦门北站间动车运行时速将由原来的200km/h提速至250km/h。

由此带来的利好是,从深圳北到厦门北全程最快仅需2小时30分,较原有旅时压缩1小时左右。从深圳北站到鲘门站最快约39分钟,从鲘门站到深圳坪山站约26分钟,深汕合作区与深圳“半小时交通圈”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厦深高铁首次尝试“公交化”运营模式,并推出计次票和定期票,沿线旅客出行将有更多选择。

自4月10日起,广铁集团充分借鉴京沪、成渝高铁试点成功经验,进一步在厦深高铁发售原有单次车票的基础上,推出“20次计次票”和“30日定期票”两款新型票制产品,满足不同旅客个性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

20次计次票为:购买后可于90天内乘坐20次指定到发站和席别的厦深高铁动车组。30日定期票为:购买后30天有效期内,最多可乘坐60次指定到发站和席别的厦深高铁动车组。

业内人士指出,新型票制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便捷,也是铁路部门在厦深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模式的新尝试。对于需要频繁往来深圳与深汕合作区的市民或者商务人士,今后上班、回家简直是福音,带好身份证就可以验证进站乘车,既方便又快捷。

图为厦深高铁深汕合作区鲘门站

利好3:

广汕高铁重大突破

深汕合作区尖山髻隧道出口方向贯通

4月8日,随着隧道出口最后一声炮响,位于深汕合作区、地质结构复杂的尖山髻隧道出口方向顺利贯通。这是广汕高铁1标继2020年完成全线首座特大桥下部主体结构施工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据了解,中铁五局承建的广汕高铁1标,全长12297.95米,包括两桥一隧一路基,重点工程为跨永石大道特大桥、尖山髻隧道。其中尖山髻隧道也是广汕高铁首座复杂地质长大隧道,是全隧关键重难点工程。目前,尖山髻隧道出口方向3178.27米的开挖任务已完成,进口方向2292米的开挖任务仅剩余446米,计划6月30日前实现全隧贯通,为全线早日通车提供了可靠保障。

广汕高铁是广东省首次主导建设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从新建广深铁路新塘站引出至厦深高铁汕尾站,全长206.2公里,途经广州、惠州、深汕合作区、汕尾,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将实现深汕合作区构筑“与广州一小时交通圈”。

未来,广汕高铁将与粤港澳大湾区内联外通的快速通道赣深客专相连,向东连接汕头至漳州铁路,并与东南沿海大通道一起,共同构成东南沿海新的高速铁路大能力客运通道,增强珠三角地区对外辐射能力,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联系,助推粤东地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整体振兴发展。

利好4:

深汕高铁启动施工

预计2025年通车至深圳市中心仅需30分钟

2021年新年首个工作日,深汕高铁先开段在各界瞩目下启动施工。根据规划,深汕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5年建成,届时深汕合作区至深圳市中心仅需30分钟。

资料显示,深汕高铁起于深圳枢纽西丽站,经深圳市、惠州市至深汕合作区,引入广汕高铁深汕站,全长12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共设西丽、罗湖北、坪山、惠州南、惠东、深汕6座车站,其中深圳段55公里设站3座;惠州段57公里设站2座;深汕合作区17公里设站1座。

值得一提的是,深汕合作区中心组团北城区(赤石镇)将规划建设“一主一辅三站”枢纽体系中的主枢纽,汇集深汕高铁、深汕城际、广汕高铁等铁路。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深汕高铁承担着国家中长途高速铁路功能和深圳与深汕合作区间高频高速城际功能,对加强粤港澳与海西及长三角地区联系,加快构建沿海高速铁路,优化深圳枢纽对外铁路通道,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利好5:

“海上大湾区”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4月13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关于《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公众咨询活动的通告,一个“海上大湾区”的计划备受关注。

在“海上大湾区”构建上,规划提出利用深圳丰富滨海旅游资源条件,构建由邮轮母港、传统客运码头、公共游艇码头等组成的多层级特色水上客运服务网络,支撑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其中提到“丰富深港、深惠、深汕等大湾区东部海上航线”。

业内人士分析,这个“海上大湾区”不亚于“轨道上的大湾区”。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发展条件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几乎都集中在沿海湾区。

深圳都市圈的底色是湾区、是蓝色,仅海域面积而言,深圳都市圈优势明显。在大湾区版图下的深圳都市圈,“东进”的不仅是陆地,更是海域。

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马敬仁教授在演讲中曾提到:“移民文化的升级版是海洋文化,移民城市的升级版是海洋文化城市”。

当人们把目光投向蔚蓝大海时会更惊奇的发现:海岸线长50.9公里、海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作为深圳第“10+1”区的深汕合作区,正加快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汕,这座年轻的飞地之城,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不断奋进,值得期待。

图为深汕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设计竞赛中标方案:深汕之桥

【记者】陶清清

(部分综合深汕视点、深圳梦)

[编辑:罗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