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深圳:南极“企鹅”“北极熊”诗意栖居北纬22度
2021-04-19 07:5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创新深圳:南极“企鹅”“北极熊”诗意栖居北纬22度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湾夜空中的灯光秀显示了深圳对人才的渴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04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文 何龙 周红声 刘羽洁/图)在北纬22度的深圳,同时栖居着南极“企鹅”和“北极熊”两大行业巨头——腾讯和华强方特(深圳)。这两家在深圳本土成长的企业,正是深圳创新创业、开放包容生态的生动体现。

“创新驱动发展实际上是人才、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各种要素的一个组合。深圳其实很早就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但是还不够,我们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卡脖子’问题,我们要走一条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推动创新的种子在深圳良性发育、茁壮成长,就是要实现各种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

2018年1月14日,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后又加入“人才支撑”,即以基础研究突破引领技术创新,以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以金融创新助推科技产业,通过政府有为带动市场有效、促进企业有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创新驱动基础先行

日前,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脑智能中心研究团队制备自驱动柔性可穿戴神经刺激器,实现对神经可塑性的双向调节,为阿尔兹海默病、药物成瘾等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引来国内外学界关注。

深圳在脑科学领域成果频出、跑出“加速度”,与近年来脑科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密不可分。

今年1月,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在这里,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平台两个大科学装置轮廓初现。按照计划,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项目预计2023年完成装置建设,包括脑解析模块、脑编辑模块、脑模拟模块等内容。

深圳先进院脑所所长、深港脑院院长王立平表示,这个大科学装置未来将建设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内、国际,为脑认知、脑疾病、类脑智能与脑技术开发、基础与应用转化研究提供资源共享的设施群。该领域的国际高端人才和优质资源正加速往这里汇聚。

不仅是脑模拟与脑解析、合成生物研究两大装置,材料基因组、空间引力波探测、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研究、精准医学影像等大科学装置也将陆续落户光明科学城,在这片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和科技创新集群“一主两副”的空间布局。

目前,深圳已经将光明区确定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重点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根据《规划》,光明科学城将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打造未来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网络、营造最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智慧人文宜居科学城。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除了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中的还有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这也是深圳争取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大国重器”落户的重要平台支撑。

近年来,深圳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全面部署和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颁布《深圳市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在科学问题、科研环境、学术平台、高端人才和国际化等五个方面提出23条举措,成体系支持基础研究。

在这个五环生态链上,基础研究是第一环,是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总机关”。

在深圳湾公园巡逻的5G无人驾驶警务车。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