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成钻 深圳这样打通成果转化梗阻
2021-03-17 08:1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点金成钻 深圳这样打通成果转化梗阻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欣 闻坤)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大楼每层的咖啡间装修讲究,但楼中生物技术企业的老总从来不担心员工在咖啡间里“划水”,甚至会主动建议公司研发人员:“什么时候有空,约楼上的PI喝喝咖啡呗!”

比咖啡更香醇的,是设在这幢大楼里的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的实验室研究员(PI)们。一场轻松的茶歇,一段漫无目的的闲聊,被刺激的不止是味蕾,说不定还有突然敞开的脑洞,一个绝妙的idea灵光乍现,一种影响世界的生物产品也许就此诞生……

楼上做实验跟楼下做产业的,成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烟火相闻,拉近的是研发平台和创新企业的空间距离,打通的是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的梗阻,提升的是原创成果产业化的效率。

从深巷里的酒,到科创大楼里的咖啡,深圳的科技成果被产业、被资本、被市场……被所有创新资源竞相追逐。

从创新高地到产业高地

波士顿,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重镇,也是许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制定生物医药创新战略时“抄作业”的对象。

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酝酿筹建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的时候,对标的就是波士顿科技实验室空间(Lab Central)。

“Lab Central成立于2013年,拥有500位科学家和企业家,孵化企业126家,共融资59亿美元,其中63%的企业实现自我盈利,13%的企业进入IPO环节。”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讲述着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的设计思路,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源头创新优势,高效孵化并吸引合成生物初创企业落地,最终形成合成生物产业高地,在多主体合作、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模式下,形成“科研+平台+产业+资本+教育”的企业培育模式。

2020年4月,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光明科学城。DNA双螺旋和数学中的无限符号交融在一起,象征最前沿BT和IT科技在这里融合,暗示着创新中心重点布局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等产业方向蕴含无数创新的可能。

首批18家生物技术类初创企业第一时间抢驻创新中心。

创新护航创业提速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人闻之色变的“死亡谷”。

对生物科技类企业来说,这段“死亡谷”还格外长。

相比其他学科领域,生物技术类初创企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过程更长,对实验室的依赖性也更强,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到实验室“回炉”,以持续不断地获得智力支撑和平台支持。

对初创企业来说,天使轮融资一般500万-1000万元。而一台实验设备很可能就价值千万。

创新中心的最大亮点就是“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即楼上是实验室,楼下是企业,打破研究院应用研究和初创企业的空间距离,解决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的瓶颈,极大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

初创企业可以与实验室共享实验设备,大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随时获得科研“国家队”的技术攻关支持。

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创新中心大楼4楼办公,公司创始人兼CEO谭验曾在波士顿工作生活多年,对“波士顿模式”心仪不已,入驻创新中心,目的就是与一流研究机构深入合作、将微生态制药从实验室阶段的科学探索迅速推向产业化落地。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合作能够如此顺畅:未知君公司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合作的实验室——微生态制药联合实验室,就设在公司楼上。以前实验室离公司有五六公里远,去实验室申请使用设备得排队,一周下来最多用一次设备。到了现在,楼上楼下,以前一两周才能做完的实验,如今一两天就可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在我看来,深圳模式比波士顿模式更胜一筹。”谭验兴奋地说,“企业一头靠着研究院,有最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作后盾,一头和全球科技前沿和产业热点接轨,有着最广泛的市场视野,这样企业怎么会没有竞争力!”

在创新中心的生物初创企业们看来,他们得到的科技支撑,简直比咖啡间那杯拿铁还要热乎。

解决产业化四大“梗阻”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创领域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打通深圳的“最后一公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梁永生简明扼要地归纳道:“有四个关键节点:好的成果,通畅的道路,优质的服务,有效的激励。”

像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这样,由科研平台牵头建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就是一种极具深圳特色的“创新联合体”,即依托大设施、大平台、大机构,孵化以知识产权输出为主的高附加值科技企业。

除此之外,深圳积极探索一系列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如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建立宽容免责机制等。

上个月,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措施》,通过整合现有零散支持政策,并针对问题提出一揽子38条创新举措,其中新增26条,实施质量成果“创新工程”、成果产业化“畅通工程”、成果产业化“支撑工程”、成果产业化机制“保障工程”等4大工程和15项计划,构建促进成果产业化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完备体系。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