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幸福感与疫情应对”调查显示:因疫情留下就地过年占七成
2021-02-25 20:3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春节幸福感与疫情应对”调查显示:因疫情留下就地过年占七成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王志明)2021年春节,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过年的传统习俗,“就地过年”成为主流趋势。在这个亲人团聚的传统佳节,那些没有回到家乡“就地过年”的人们今年过得开心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春节的幸福感?疫情时代如何保持幸福感?

为了寻求这些答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校长讲座教授贾建民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全国性“春节幸福感与疫情应对”问卷调查。2月20-23日期间,共收集调查问卷3,419份,样本来自全国247个城市,以20-40岁的年龄段为主,男性占49.28%,覆盖不同的社会群体。

总体调查结果显示:就地过年人群的春节幸福感虽显著低于回家(异地)过年的,但两者相差不大。总体上,今年春节,人们的幸福感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

今年春节就地过年的群体占37.26%,他们的春节幸福感平均值为5.16(1为最低,7为最高),略低于异地过年群体的得分5.32,虽然差别具有显著性,但相差不大,都介于比较开心与开心之间,其中两个群体开心和很开心的人数占比分别为43.88%和48.07%。与去年的调查相比,今年春节人们的幸福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平均值从3.68增加到5.26,不太开心和很不开心的人群占比从去年的36.33%降低为6.87%。

在就地过年的人群中,表示响应政府号召和因为疫情原因留下过年的占比分别为77.24%和71.90%。在异地过年有出行的人群中,为探望父母和老人的占比为81.72%,探望孩子和配偶的占21.91%,探望其他亲朋好友的占67.93%,而旅游度假的只占5.92%。面对疫情,人们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总体上度过了一个幸福、平安的春节。

新冠疫情仍然是人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感受到有较大、很大和巨大威胁的人群占比仍高达74.90%,这一广泛和持续的威胁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有18.7%的人群感受到压力较大、很大和巨大。调查分析发现,虽然就地过年和异地过年的两个群体在感知威胁和压力不存在显著差别,但是他们之间在疫情应对行为和生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别。选择就地过年的群体他们有更多和更强的防护行为,包括外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回家时清洁自己;他们更加倾向于待在家里,因此在外出就餐、朋友聚会、商店购物、看电影或演出、外出旅行等户外活动方面要显著低于异地过年的群体。同时,这两个群体在春节聚会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别,异地过年的群体春节期间跟亲朋好友聚会的频率与去年相近,而就地过年的群体春节聚会的频率要显著低于去年,前者有26.25%的人群的春节聚会比去年减少较多和很多,而后者这一占比为53.62%,这可能是由于春节期间多数本地朋友离开,减少了选择就地过年人群的聚会机会,而没有返回老家自然失去了与亲人和朋友春节团聚的快乐。

分析揭示,感知压力是春节幸福感的“最大杀手”,过去一年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和持久的抗疫环境,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并会引发抑郁等各种心理疾病。疫情感知风险对于春节幸福感的影响正是通过增加感知压力来达成的。疫情感知风险也会通过减少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的聚会给幸福感造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疫情的防护行为,它不但对春节幸福感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还会通过减少感知压力来间接的提升幸福感,但是防护行为高的群体会减少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的聚会,从而也对春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研究发现身体健康好、收入高的家庭春节的幸福感更高,感受的压力更低,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幸福感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在疫情应对行为方面,女性、年龄大、身体状况良好、收入高的人群会采取更多的防护措施。做过核酸检测、经历过强制隔离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春节幸福感。

春节幸福感还存在地区差异,全国主要城市春节幸福感排列前5名的城市依次为:青岛、长沙、合肥、济南和杭州;春节聚会最频繁的城市依次为:杭州、长沙、南昌、合肥、厦门、以及武汉。去年疫情爆发的中心武汉市,虽然其民众的春节幸福感还处于城市中的较低水平,但户外活动已经恢复到较高水平。由于春节前河北遭受疫情,石家庄市等地实施封城并全员检测,大量人群处于隔离状态,影响了人们过春节的感受,使其春节的幸福感在主要城市中处于最低水平,人们的风险感知也最高,采取的应对行为最多,其户外活动和春节聚会在所有城市中均处于最低水平。

面对严峻复杂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为减少春节期间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全国多地先后倡议就地过节。许多民众积极响应号召、克服个人和家庭困难,以牺牲“小我”顾及国泰民安的大局,减少了一些个人的幸福感。然而, “就地过年”有效减轻了防控压力和春运压力,为疫情防控和社会安宁大局做出了贡献,这也会让大家对团聚和亲情倍感珍惜。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