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出炉: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推动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
2020-12-31 17:1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出炉: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推动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2月31日讯 《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稿)正式出炉,建议稿共15个部分。对于深圳今后5年、10年乃至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及目标。

建议稿提出,到2025年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稿提出深圳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到2030年,深圳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面建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能级跃居世界城市前列;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资源配置功能显著增强,国际交流更加广泛,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跻身全球先进城市行列;建成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以先行示范标准完成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任务,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

在建设开放包容先行的国际人才高地方面, 建议稿提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国内外人才汇聚之城。制定紧缺人才清单,靶向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壮大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健全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实行更加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完善社保、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国际化专业人才后顾之忧。探索实施技术移民政策,畅通海外科学家、高端创新人才来深工作通道,加快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建议稿提出,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全国际化猎头机制,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人才日”系列活动,推动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

据了解,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创办于2001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是中国面向国(境)外专家组织、培训机构、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的大规模、高规格,集人才、技术、项目、资金和管理为一体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人才与智力展洽盛会。据不完全统计,每届大会均有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巴西、阿根廷、南非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机构参展,参会的国(境)外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专业人才逾35000人,累计落地项目超过10000个。

根据大会统一部署,第十九届大会定于2021年4月24日至25日在深圳举办。本届大会将深入贯彻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要求,围绕“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主题提质升级,立足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信息化、市场化,汇聚全球创新和人才资源,搭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成果交易平台,携手各方共享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中国机遇”,构建休戚与共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据悉,第十九届大会将采用“线下线上并重”的“双引擎”会展新模式,其中线下展会设开幕式、深圳论坛、展览洽谈、人才招聘、主题活动等5大板块;线上展会设虚拟展厅、项目对接、线上招聘、在线服务等功能服务区,利用大会平台以及各方优势资源,引入创新与科技力量,实现跨空间展示、跨国别连接、跨用户合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双螺旋”服务空间,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提供项目供需匹配、海外品牌宣传、国际人才大数据分析等综合服务,真正实现大会永不落幕。

[编辑:潘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