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湖>

​罗湖出台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

条评论立即评论

​罗湖出台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1月27日上午,罗湖区残联理事长刘迅、黄贝街道办事处主任钟远锋联合带来“有爱·无碍——罗湖区出台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主题发布。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11月28日讯(记者 刘嘉敏)无障碍城区建设,是城区幸福指数的生动注解,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无障碍城区建设如何做?是摆在每个城区面前的命题,而深圳罗湖先行探索高密度建成区无障碍建设路径,正式出台了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用实际行动书写无障碍城区建设的答卷。1127日上午,罗湖区残联理事长刘迅、黄贝街道办事处主任钟远锋联合带来“有爱·无碍——罗湖区出台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主题发布。

近期,罗湖区残联编制了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从理念、制度与器物三维切入建立规划体系,涉及设计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交通发展、信息无障碍等内容。在去年12月3日第28个国际残疾人日上,罗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成为深圳市无障碍城市建设红榜首批上榜单位,是全市唯一上榜的区级残联。

无障碍道路系统规划确保“重安全”“行得畅”

“为了真正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我们在《规划》编制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全区无障碍现状调研,深入10个街道83个社区,深入挖掘现状特征与建设需求。”刘迅介绍,罗湖区无障碍城区规划立足于罗湖区未来发展实际,通过“了解现状—提取问题—明确思路—形成目标—制定策略—规划方案—控制要素—保障监督”路径逐层深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促进城区无障碍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假设残障人士要出门听一场音乐会,那么则需要一个专门的人陪伴出行,如果可以独立出行,相信残障人士的生活会更加丰富。”深圳市无障碍促进会会长余冠彬认为,无障碍城区建设,首要是交通设施。基于此,罗湖区无障碍道路系统规划优先解决城区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无障碍设施不足、不规范、不连续的问题,重点推进罗湖区与周边城区各级道路、城区内各街道各级道路人行空间的无障碍衔接与标准化建设,确保“重安全”“行得畅”。

此外,常规公交系统占据罗湖区公交出行总量的60%,也是各类无障碍需求人士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规划》要求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公交站点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逐步提升城区无障碍公交站点占比。同时,《规划》也重点关注到公交站点与其上位人行道路实现无障碍接驳,并衔接周边其他交通节点的无障碍系统,方便各类障碍人群抵离站点。

“罗湖的无障碍城区建设也借助5G万物互联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智慧的应用,让无障碍设施功能更全面,更有利于使用。”刘迅说,去年在深圳市无障碍城市建设红榜首批上榜名单中的深圳榕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他们专注于智慧交通、残障人士无障碍智慧出行服务相关系统及产品的研发、生产、信息无障碍软件技术服务,利用高科技手段为残障人士的智慧出行提供便捷、顺畅、无障碍的出行服务,真正实现更安全、更快捷、更畅顺无障碍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此外还有手语机器人、电动爬楼梯轮椅、可穿戴智能导盲系统等设备,我们也都在积极对接中,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人士。”

力争2035年无障碍覆盖率达到85%

就在不久前,有一位独居老人在家里突然感觉胃不舒服,但家里没人、求助无门,于是老人按下了智能手环的“SOS”按键,求助信息传到社康,社康工作人员不久后马上到家里为老人进行治疗,这就是黄贝街道推行的“线上”监护。钟远锋介绍,“线上”监护的载体是智能手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智能手环为老人进行健康监测、GPS定位防走失、温馨语音提醒等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则可以长按5秒“SOS”按键,发送求助信息,监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让独居生活无障碍。

与此同时,黄贝街道积极做好“线下”服务,为独居老人在卫生间加装防滑地垫、安装安全扶手、提供辅助器具等,开展无障碍设施和安全性改造。黄贝岭养老中心也打造成为“在家门口的养老院”,集合社康、养老院、日间照料、长者食堂等于一体,提供医疗健康、生活照料、膳食供应、休闲娱乐等服务,实现“养老不出社区,看病不离床”。

残障人士、独居老人等群体,都是无障碍需求人士,罗湖从他们的居住环境、休闲环境等多维度整体规划,为他们提供更好、更便捷的生活环境。《规划》要求新建居住区或建筑配置足量且合规的无障碍住房,并逐步推进残障人士既有住房的无障碍改造,重点改造住房出入口、通道、家具、厨房与卫生间等空间的无障碍设备设施,增设紧急呼叫系统,提升残障人士居家无障碍比例。

围绕已建成的却不完善的无障碍设施,罗湖也将逐步进行改造。《规划》积极探索城中村无障碍建设新模式,逐步提升无障碍住房比例、优化城中村人行网络、配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公园绿地与广场、增设无障碍标识导引系统、引入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制度等,逐步提升城中村居住环境品质,提高城区无障碍城中村的比例。

《规划》明确了2025年-2035年建设无障碍城区目标:2025年无障碍覆盖率达到60%,2030年无障碍覆盖率达到75%,2035年无障碍覆盖率达到85%。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无障碍所所长刘芳称,这是一份立足罗湖城区实际的规划,为破解无障碍设施建设破碎化、不连续的痛点提出了具体解决的方案,同时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能够反映城区无障碍设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对其他城区建设无障碍城区存在了借鉴的意义,希望罗湖能够成为无障碍城区建设的样本,提供可复制的“罗湖模式”。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