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侨”为桥,勇立改革创新潮头
2020-11-16 16:4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人工智能朗读: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侨”为桥,勇立改革创新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视察时强调,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因侨而立,因侨而生,在汕头特区,“华侨”是一个绕不过的字眼。从带着南洋气息的小公园骑楼、寄托海外游子家国情怀的的侨批、到改革开放后众多潮汕籍华侨捐资兴建的城市设施,“和美侨乡”的深刻烙印在这座城市无处不在。

如今,汕头经济特区则将“侨”字文章重重落笔在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片填海造地而萌生的“新大陆”正在搭造广阔平台,引航特区新时代的“红头船”驶向广阔世界。

以“侨”为“桥”,集聚全球华侨优质资源

一路西行。规划面积480平方公里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区域广阔,沿着风光旖旎的海岸线,各个全新的功能组团陆续经过,珠港新城、东海岸新城、亚青会主场馆、汕头大学东校区……海浪拍打,新城崛起。

2014年9月15日,华侨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并于同年12月8日正式挂牌运作。六年来,华侨试验区认真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强化使命担当,传承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力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构筑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和品牌优势。

在华侨试验区的展厅内,一个虚拟主持人在屏幕上为参观者导览华侨试验区的发展规划。这里将重点打造“一平台二基地三中心”——海外华侨华人聚集发展创新平台,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对外传播基地,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国际采购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大力发展跨境金融、商务会展、资源能源交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信息、海洋等“九大都市产业”。

华侨试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俊毅介绍,华侨试验区开发建设以来,坚持以侨引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出台鼓励华侨产业投资扶持办法,吸引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回汕投资创业。重点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区和科创金融中心建设,已有泰盛科创园、明园国际科创金融城、潮商中心等一批总部企业项目落户,总投资约190亿元。

布局明晰,为城市谋划未来产业

以“侨”为“桥”,华侨试验区正在连接着特区的未来。

“侨”概念特色金融已经在试验区开展了多项试验。华侨试验区研究制订扶持金融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侨资企业的支持力度。这里创设了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合计已有注册、挂牌企业657家,9家挂牌企业实现股改和转板到“新三板”,累计实现融资超7.5亿元,托管股本超82亿元。

此外,华侨试验区设立规模50亿元的粤东首只政府引导基金——华侨产业母基金,启动科创子基金项目投资,吸引各类金融企业特别是跨境创新型企业落地;在全国首创出台“助企贷”金融扶持政策和配套办法,专门对“华侨板”挂牌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扶持,累计帮助83家企业取得共2.8亿元的贷款。积极承担国家级供应链金融试点工作,推进互联网从业人员纳税平台等项目,全力打造“侨”字特色金融集聚区。目前,已有2家供应链金融企业获得省金融监管局支持准备落户试验区。

“华侨试验区的优点是,这是一片没有负担的土地。所以,我们的产业布局和招商就尤为重要。”刘俊毅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优势是各方面的资金成本,例如土地成本、人力成本,比起一线城市要小。但缺点就是,在汕汕高铁开通之前,我们与一线城市的直接距离相对比较远。因此,这个阶段我们的招商就首先目的要明确。”

借助国际海缆汕头登陆站优势,刘俊毅和同事们首先考虑的是对物理空间不敏感的企业,其次是对于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的影响、对能源的配置非常敏感的行业,最符合条件的就是人工智能行业、以及高科技行业中高附加值的部分。根据这样的思路,他们引进了中国联通等企业将算力配置、硬件投入在这个片区,引入搜狗AI等核心技术。此外,试验区还推动与阿里、腾讯、中国移动等企业战略合作,加快5G创新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平台跨境发展。“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下,今年华侨试验区GDP构成中,第三产业首次超越了第二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刘俊毅充满信心。

借“会”提升,打造城市新地标

随着华侨试验区的推进,辖区内的亚青会主场馆以及将作为运动员村的汕头大学东校区,也正勾勒着一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形象、新面貌。一年后将在此举办的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是汕头市自开埠以来举办的级别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这也极大地激起了全球潮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亚青会主场馆包含一座2.2万座位体育场,一座8000座位体育馆、汕头最大的会议中心、训练场、室外大平台以及室外附属配套工程等,整体建设将展现汕头海洋文化特色,设计寓意“飞舞的浪花”,在汕头东海岸打造一个服务亚青会和日常文体活动的地标性建筑。

为了确保明年5月交付工程,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中建八局的1700名工人正开足马力,昼夜奋战在工地的各个角落。

“目前,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项目一期室内精装修已开始全面施工,金属屋面、预制看台开始大面积开始吊装,室外管网工程进入全面开挖。下一步,12月初开始进行体育工艺施工,会议中心吊装钢结构工程。预计在春节前将金属屋面工程、精装修工程、室外管网工程全面完成。”中建八局南方公司粤东分公司工作人员张洪川表示。

凭海而立、徐徐舒展,主场馆的整体造型如今已经显现,这朵“飞舞的浪花”正在浮出水面。而人们相信,从这里出发,汕头特区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也已蓄势待飞。

(作者:读特记者 周斌 米鹏民 吴绪山 韩文嘉/文 周红声 姜鑫 通讯员 方淦明 张志挺 /图 刘燕 姜鑫)

[编辑:马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