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察隅旅游资源探秘|第十站:阿珍家的猕猴桃熟了
2020-10-22 23:23
来源: 深圳晚报

西藏察隅旅游资源探秘|第十站:阿珍家的猕猴桃熟了

人工智能朗读:

天气:多云

气温:14-20℃

阿珍,客人来了!终于等到察隅猕猴桃熟了。今天我们来到下察隅镇夏尼村僜人阿珍家的猕猴桃种植园。园区坐落在两山间狭小的平地中,阿珍和家人盛装上前迎接我们。

阿珍头戴护额,颈项挂银饰串珠,穿红色土布筒裙。阿珍的爸爸盘着长长的白帕布,戴银耳环,腰挎僜人特有的砍刀。看到我们到来,一家人迎了上来。

眼前一座吊脚楼,右侧是粮仓,装满了丰收的玉米,地面晾晒着鸡爪谷和新鲜的花生,左侧就是整片的种植园。

阿珍的表哥,生火炒着刚出土花生;阿珍的爸爸烤着自家走地鸡,做风味独特的僜人手抓饭,配以捣碎的当地香菜和辣椒酱招待客人。

一同迎接我们的还有阿珍的表哥"西藏师兄",他是一位网红。他对我们说,他有责任学习和传承僜人历史和文化,特别希望通过互联网把僜人文化传播出去。

吃过烤鸡,背上竹篓,阿珍带我们一起采收猕猴桃。阿珍家的猕猴桃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套袋,完全在阳光下自然熟成,因此被称为"阳光果"。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察隅猕猴桃也是"果香不怕路途远"。阿珍家的猕猴桃不仅供给了察隅县的超市,更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远销区内外。

2016年,夏尼村猕猴桃基地第一次试种猕猴桃,聪明的阿珍马上看到了机会,她经过仔细了解,非常看好猕猴桃的前景。2017年,阿珍说服家人将家里的三十多亩玉米地改种猕猴桃。经过两年的悉心呵护,终于迎来了2019年的首次挂果。这一年,猕猴桃为阿珍一家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察隅是雪域高原唯一种植猕猴桃的地方。察隅猕猴桃在2018年12月获得原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是察隅县一个具有地标性的农产品。深秋来到察隅旅游的游客们,必到下察隅猕猴桃园区品尝雪域高原的"黄金果",并会三盒五盒的打包寄回家乡。

猕猴桃产业是察隅县政府和深圳第九批援藏工作组重点扶持的产业扶贫项目。种植地主要在察隅河及贡日嘎布曲两侧的河岸及台地上,海拔在1500至1700米之间。种植地处于原始森林中,植被茂密,四周雪山环抱,紧挨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极佳。黑色沙壤土富含有机质,冰川融水灌溉,有机肥施肥,天然无污染。

察隅猕猴桃每年9月底至11月初采收,挂果时间长,果实大,积累有机物及风味物质多,果肉质地细嫩、柔软多汁,甜度高,且兼有哈密瓜、水蜜桃和柑橘等多种水果的风味,咬一口呀,唇齿留香。察隅猕猴桃在果形和口感上均为国产猕猴桃的上乘产品,完全可以媲美新西兰奇异果。

如今下察隅各村越来越多僜人加入到猕猴桃种植队伍中,截至目前,下察隅共规范种植猕猴桃2300多亩,今年预计产量可达50万斤。按每斤25元计算,当地猕猴桃产业营收可达1200多万元。

2015年以来,察隅县投入4756万元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现共有夏尼村、布巴村、京都村等8个村庄发展猕猴桃产业,直接带动2200人实现人均增收1500余元,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参与产业发展,累计为900余户群众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20余万元。

种植猕猴桃需要一年四季的护理,年初开始就要为果树施农家肥、修剪枝条,春季进行授粉,夏季完成疏果、除草等工作。这有效推动了僜人群众不离家不离土,投工投劳增收致富,村民仅一天在猕猴桃基地里务工收入就能达到近200元,年增加务工收入2270余元。

丰收了,销售难题摆在县政府和深圳第九批援藏工作组面前,他们正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为僜人群众解决销售难题。

在察隅县政府和深圳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的支持下,察隅猕猴桃如今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夏尼村的猕猴桃产业,助力下察隅镇迈出了脱贫成效巩固、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

深圳报业集团驻察隅记者 邵东升 文/图

[编辑: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