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绕城荡清波 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2020-10-20 07:1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碧水绕城荡清波 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人工智能朗读:

原标题:碧水绕城荡清波

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0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夕阳下的深圳湾畔,波光粼粼,海鸟翱翔,游人如织,让人心旷神怡。国庆假期,深圳湾、茅洲河、大沙河、福田河等滨水空间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人们休闲好去处。

深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补齐水环境“短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用4年补齐了40年的污水处理设施欠账。2019年底,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Ⅴ类及以上,探索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超常规治水新路。

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最大的惠民环境工程

作为全国面积最小、产业最密集、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河流水环境污染程度一度日益加深。据权威统计,2016年初,深圳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数量居全国36个重点城市之首,“臭水沟”“墨汁河”纵横交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道路。

2015年底、2016年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水环境治理工作作为未来几年最大的惠民环境工程,为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支撑。

深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挂帅的污染防治指挥部和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带头领最重的任务、啃最硬的骨头,分别担任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和治理难度最大的茅洲河、深圳河市级河长。全市共落实1057名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和647名湖长,层层压实责任,为水污染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补齐管网缺口实现正本清源

水环境污染病症在水面、病根在管网。由于历史原因,深圳原特区内、外二元化政策造成发展不均衡,水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多。据排查统计,2015年全市污水管网缺口达5938公里,雨污不分的小区、城中村有1.2万个以上,污水处理设施东西部分布不均衡,出现“吃不下”和“吃不饱”并存的局面。

为了实现从源头治污,深圳创新推行全流域治理、大兵团作战的新模式,达到系统治理的效果;同时狠抓环节治理大贯通,针对水环境基础设施巨大历史欠账,以水质净化厂为中心,打通“断头管”、补齐“缺失管”、修复“破损管”、疏通“堵塞管”,努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深圳建成污水管网6410公里,约“十二五”的4.5倍,用4年时间补齐40年的历史缺口;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4074个,超过“十二五”总数10倍;新扩建8座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30座水质净化厂,建成43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8.33万吨/日,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同时,开展暗涵整治和暗涵复明工程,使皇岗河、凤塘河等一批20多年恶臭难闻的暗涵从排污通道变为清水通道。

高质量建设生态美丽河湖

在深圳,像茅洲河、深圳湾、大沙河这样的亲水之地越来越多,一大批河流水域与城市有机融合,成为市民喜游乐到的“网红打卡地”。

在“双区驱动”的新形势下,深圳进一步提出要高质量建设生态美丽河湖,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全面对标国内外生态美丽河湖最新理念、最高标准、最优水平,努力让城市因河而美,文明伴湖而生。

我市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衡量标准,持续维护改善河湖生态健康,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围绕“安澜静美、绿水清美、鱼草丰美、岸带秀美、人文弘美、治水慧美”六大内涵,聚焦河湖“安全、生态、美丽、人文、智慧、为民”六大目标,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六大要素,实现“安澜流畅、水旱无忧,鱼翔鸟栖、水丰草美,水清景美、城水交融,文脉传承、多元创新,科技引领、高效管护,共建共享、人水和谐”的“幸福和美”愿景,助推双区建设,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