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大海底通道同时开工!前方,大场面震撼来袭…
2020-10-14 07:1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两大海底通道同时开工!前方,大场面震撼来袭…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0月14日讯 交通强国建设中的深圳工程,及其背后的前沿理念、技术突破、品质标准、智慧路径、美学细节、工匠精神,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践行,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闪亮一笔。

即日起,我们给大家带来“深圳重大交通工程大型主题报道”。带你一起下地、入海、穿山、架桥,走进深圳交通工程一线,详解“超级工程”的前沿理念、技术突破、管理创新和品质跃升,感知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的交通答卷、交通高质量发展和品质交通理念践行、大国工程背后的“深圳‘智’造”。

10月12日,小编已经翻牌了两条「下沉」通道,它们分别是春风隧道and公常路下穿改造工程。

但深圳的「超级工程」可不止于此,小编带来「超级工程深圳造」系列报道之②。


深圳前海,平静海面向下,一个“路域地下五层+水下三层”的超级交通体系正在规划建设,备受瞩目的两条海底通道同时开工:

两条海底通道

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

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穿越前海湾,连接南坪快速,将建设国内首座海下立交,工法难度超越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

▲沿江与南坪项目实施后前海湾效果图

妈湾跨海通道

在妈湾片区和大铲湾片区,妈湾跨海通道海底开掘,连接起前海与宝安,这是深圳首条跨海交通工程,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底盾构工程。

▲妈湾跨海通道工程示意图

以它们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强国”示范工程,探索在水下交通体系打造方面的多项全球首创,成为我国新基建和传统基建融合的标志性工程。

面向世界“联海兴湾”,深圳首探交通向海底延伸,打造「海底超级立交」。

火热建设中的深圳前海,也是超大型城市交通网络立体空间的“试验场”。

未来,地铁线、穗莞深城际、深珠通道、深珠高铁等交错而立,地下空间综合运用,为前海发展留下充足空间。

▲沿江与南坪项目工程平面图

如此复杂的超级交通体系中,国内首座“海底立交”,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包含4部分——

沿江高速前海段下沉改造,全长约6.4公里,隧道长约5公里(含沉管隧道2.31公里)

南坪快速衔接大铲湾匝道,全长3.587公里(含盾构段2.31公里)

南坪快速衔接沿江高速匝道,长约5.6公里(含盾构段3.38公里)

收费站北移,与此同时,它也将创造数项国内外「第一」。

国际首例采用沉管、盾构综合工法建造的水下立交体系;

国际首例在浅水区采用沉管技术建造的高速公路。

项目亮点

海上“运”来高速公路

双向八车道的钢筋混凝土海底沉管,将取代横卧碧波之上的沿江高速前海段,实现高速公路“潜海”。

在这里将诞生国内最大断面的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达到42.8米*10.9米。

▲沿江与南坪项目沉管安装示意图

沉管中的“巨无霸”如何运抵现场?

在距施工点约25海里外的珠海桂山岛,中交集团建起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厂,曾预制港珠澳大桥33节超级沉管,正服务深中通道项目建设。

在这座沉管预制厂不远处,将诞生一座新的智慧工厂,孕育这些“巨无霸”沉管——


2条生产线将交错作业,每23天,一节重达3.7万吨的大型沉管在此出运,使用国内首创4.5万吨半潜驳运输到前海湾,沉放,对接。


建设难度超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该项目是集——国内最大断面钢筋混凝土沉管,国内最大直径叠层盾构,填海区多层大跨明挖隧道,长距离水下互通。

“多维一体”的隧道集群工程,最大盾构直径达16.2米,整个项目的建设难度将超过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

▲沿江与南坪项目盾构施工示意图

目前已经梳理216个技术方案,引入院士团队、全国劳模团队、国际团队、港珠澳大桥设计师团队,全力支撑技术攻关。

项目建成后,车辆可以方便快捷从南坪快速路、大铲湾往返沿江高速路;此外还将——

有力提升深圳市内部联通水平,畅通对外联系通道;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强化前海中心向外辐射功能;

同时,还将释放6.7公顷用地和18.4公顷用海,成为前海湾世界级湾区城市客厅的“海中地标”。

技术创新,总工期缩短近2年

在前海湾,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中,BIM正向设计、全寿命周期的数据贯通技术将得到研究与应用。


同时,3D打印技术也走出实验室,项目中一些美学建筑或将“打印”出来。

交通部门以BIM为手段实现设计施工深度协同,正构建“1+3+5+N”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工程。

所谓「1+3+5+N」是指,打造1个基于GIS+BIM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平台,集成智慧建设、智慧管理、智慧养护3类应用,以5G、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5大技术作为支撑,实时接入处理多种道路智能终端、互联网地图等全域感知数据。

此外,为提升沿江高速公路服务城市的作用,深圳以全国首创的“立项+工可+EPC”模式推进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项目建设。

与传统项目比较,总工期至少缩短近2年时间。

在妈湾片区,连通前海和宝安的妈湾跨海通道已开工建设。

2台直径为15.53米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将分别从宝安大铲湾及前海段始发,“潜龙入海”下穿前海湾至前海段、大铲湾出地面。

这条跨海通道,起于前海妈湾大道与月亮湾大道相交处,终于宝安大铲湾片区沿江高速大铲湾收费站及与金湾大道-西乡大道交汇处衔接。

路线全长约8.05km。1.1公里在大铲湾水下,其余7公里多在陆地。此外,这条通道又分为地面道路和地下道路——

地面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40、60公里/小时。

地下道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隧道全长6247米,其中前海陆域明挖隧道段820米,海域盾构隧道段2060米,大铲湾陆域明挖隧道段3367米。


该项目建成以后,将具备南山港区疏港功能,实现前海货运与客运分离。

该通道已于去年7月份正式开工。

别看水下部分全长才1.1km,但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深圳第一条海底隧道,同时还是深圳首条超大直径盾构海底隧道,位于水下40米深处。

妈湾海底隧道的挖掘其实还运用了诸多科技手段。

为收集海底盾构掘进数据,项目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存储、5G信息化技术,使盾构掘进过程中数据实时上传至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导并分析现场施工情况。

为了确保明挖隧道地下施工安全,施工中还将应用DJP水泥土复合管桩技术。

更重要的是,施工中使用数字化北斗定位系统,采用北斗定位、BIM5D、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对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感知,改变传统施工的人工监管、人为导航、人为放样的施工方式。

项目还将充分结合院士工作站、劳模工作室等资源优势,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创优奠定基础。

这两条跨海通道一旦建成通车,目测又是火得不行的网红通道了。

    [编辑:施冰冰]